艺术中国

书香权贵“娄东二王”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10-13 10:02:53 | 出版社: 广东时代传媒有限公司

 
图5

王氏家藏聚与散

王氏门第的良好基础,不仅促成了家族第一代画家王时敏得以直接师从董其昌;另一方面,通过饱览丰富的古代法书名画真迹,为参悟董氏画学、求证古人笔墨,提供了他人难以企及的客观条件。曾有文献记载:“娄东两王公,家世蓄古,而深于研求,落笔必法古人”(题《江皖浙十家山水图册》)。例如黄公望的《陡壑密林图轴》、《良常山馆图轴》、《仿董源夏山图卷》等皆曾经王时敏珍藏,董源等作品亦是如此。又如王时敏《小中见大图册》缩本,系仿家藏宋元真迹二十余幅而成,但遗憾的是这些原作真迹保存至今的仅有五件。

家族祖父辈的积累是王家收藏的一个重要来源。王时敏本人一如其父王衡极为热衷收藏。有资料表明,其很大一部分藏品是从董其昌处直接购得,如康熙十年(1671),其在王翚《仿范宽溪山行旅图轴》(大都会博物馆藏)的题跋中透露:“余家所藏宋元名迹,得之京师者十之四,得之董文敏者十之六”,与董氏旧藏范宽《溪山行旅图》、赵孟頫《洞庭东山图轴》等鉴藏经过吻合。而在文物聚散频繁的晚明,尤其是董其昌,其曾经鉴藏的法书名画,大都数易其手,而很大一部分转入王时敏之手,比如王时敏《仿黄公望山水图轴》(上博藏)中指出“余于大痴画素有癖嗜,生平所见卷轴二十余本,往从董文敏公所购得几帧,虽非极致,要皆真迹”。又如董氏好不容易从陈从训手中购得惠崇《江南春图卷》(即故宫藏《溪山春晓图卷》),并与先前购于京邸的赵令穰《江乡清夏图卷》配为“斗牛之合剑”。不久,又将惠崇卷从黄石手中换得“天下第一王叔明”的《青卞隐居图轴》。而多年之后,前二件名迹皆辗转为王时敏购得,其中《江乡清夏图卷》自董氏易去1629年时归王时敏,中间又经过了王越石、郭不韵二位书画掮客之手。而时敏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至崇祯九年(1636)往来于京师期间“收采甚丰”(董其昌),如包括南宋贾师古《白描十八尊者册》在内的《宋人画册》即自“长安购归”。

但是由于王时敏隐居山林,再加上晚明时期的战争动荡,沉重的赋役使得王家不堪重负,藏品在康熙元年左右陆续散出,王时敏曾经无奈地自叹道:“穷子渐成孤露。”至1671年时家藏仅存十之“一二”(题王翚《仿范宽溪山行旅图轴》)。1669年,为疲于应付赋调,更是贫不能守,王时敏家藏范宽作品为人易去(王鉴自题《山水图屏》,上博藏),从董其昌处购得的《宋元画册》二十余幅已为“山左友人易去”(王鉴自题《仿宋元山水图册》,上博藏),而黄公望《良常山馆图》、《陡壑密林图》二图,亦于此年为“好事者易去”;1673年,所有黄公望藏品于此年前已散佚无存(题王翚《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弗利尔美术馆藏);康熙辛酉(1671)张应甲(字先三)路过江南得《溪山春晓图卷》于“王奉常烟客”,王时敏在此画所附的信札中提到:“此先人精意所注,爱之不啻脑髓。先翁海内精鉴,可谓得所归矣。”为生活所窘的难言之痛溢于言表。张应甲从王时敏处所得的书画另有《真书曹娥诔辞卷》(据所钤鉴藏印知)、黄公望《陡壑密林图轴》等。另外,从1662-1675年,王时敏手中还留藏有赵孟頫《花溪渔隐》(王翚自题《仿宋元各家山水图册》,四川省博物馆藏),范宽《溪山行旅图轴》,吴镇《临董源五株烟树图》(王翚自题《仿古山水四段》,故宫藏),刘松年《杏林归牧纨扇》(王翚自题《仿古山水图册》,虚白斋藏)等画作,但之后皆不知所终。到王时敏去世时,并未散去的藏品一部分归次子即王原祁父亲王揆(1619-1696,有范宽等作品),大部分则归八子王掞,如杨凝式《韭花帖卷》、赵孟頫《人骑图卷》、王蒙《丹台春晓图轴》、祝允明《行书嵇康养生论卷》、董其昌《赠逊之仿古山水册》等,这可能是考虑到王掞为诸子中仕途最显且极嗜书画鉴藏与创作,易于世守的缘故。

 
图6
 

王氏家族藏品大都流向了北方,顺应了清初收藏重心自南转北的趋势,王时敏所处的时代,崛起了一大批寓居京城的书画藏家,他们仕宦之余,乘往来南北之便,如上述山东籍大藏家张应甲数至江南的收购活动,又如仕清给事中广陵李宗孔(1620-1689)、内阁学士昆山徐乾学(1631-1694)、户部侍郎祥符周亮工(1612-1672)、御史嘉兴曹溶(1613-1685)、大学士高阳李霨(1625-1684)等无不将江南地区作为重点寻觅之所。有的如内阁大学士满州索额图(1636-1703)甚至委托鉴藏家陈定代为掌眼并作中介:“取去悉凭其断决”(王时敏)(21),皆一举成为新兴的大藏家。资料表明,他们收购的藏品,之后频繁辗转于以孙承泽(1592-1676)、梁清标(1620-1691)、宋荦(1634-1713)、高士奇(1645-1703)、张纯修(1647-1706)、王鸿绪(1645-1723)、卞永誉(1645-1712)、安岐(1683-1742)等为代表的京官藏家之中,在文物北移并最终归入内廷的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自康熙壬寅(1662)至辛亥(1671),是王时敏家藏不断散失的十年,也是王原祁学画之始,因此王原祁尚能见到祖父的大部分藏品,之后随着江南文物的大规模北移,王原祁又幸运地与王掞于庚戌(1670)同中进士,得以入京侍值内廷,不仅能饱览包括八叔在内的寓京藏家之大量藏品,甚至担任掌管内府书画的鉴定整理工作,为其最终参悟画学成为一代大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机缘。

图注:

1. 图3:《仿黄子久山水》王时敏,设色纸本扇面,顺治十五年戊戌(1658年)秋,纵15.1厘米,横49.3厘米,故宫博物院藏释文:画心:戊戌初秋仿黄子久笔。王时敏。裱边:戊戌顺治十五年,时敏年六十六。补。钤印:“王时敏”(白方正方)。此幅扇面作者画时67岁,运用元代黄公望的技法,将中国山水以复古的方式表达,彰显了经典之美。

2. 图4:《云山图轴》王时敏,顺治十八年辛丑(1661年)秋,设色纸本,纵171.7厘米,横60.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释文:辛丑秋日画于西田之稻香蓭。王时敏。钤印:起首钤“归村”(朱文椭圆),下钤“王时敏印”(白文正方)、“西庐老人”(朱文正方)。

3. 图5:《倣倪瓒山水》王原祁水墨纸本立轴,钤印:“王原祁印”(朱白文正方)、“茂京”(朱文正方)、“求是堂”(朱文椭圆)、“兴与烟霞会”(白文长方),纵82.5厘米 横38.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4. 图6:《仙掌嵯峨图轴》王原祁设色纸本,钤印:起首钤“埽华菴”(朱文长方),下钤“王原祁印”(白文正方)、“麓台”(朱文正方)、“西庐后人”(白文长方),纵116.2厘米 横51.9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1  2  3  4  


下一页张大千与黄般若交往小记(上)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收藏·拍卖》2010-09
· 书香权贵“娄东二王”
· 张大千与黄般若交往小记(上)
· 黄君实:历史文物本来就是无价之宝
· 东京复苏记
· 中世纪的手抄本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