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3 书香权贵“娄东二王” 300年前的江苏太仓诞生了一个在中国绘画历史上声名显赫的绘画派别——“娄东画派”,清初“四王”与这个画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除王翚之外,四王中的“三王”都是太仓人士,而身为祖孙关系的王时敏、王原祁则是娄东画派支柱力量,王时敏幼时得到了董其昌的亲自指点,而王原祁作为王时敏最为疼爱的小孙子,也得到了王时敏的悉心教导,严格的家教传承为“二王”在娄东画派和清初四王之中奠定了稳固的地位,也让他们在中国绘画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王时敏:荫祖厚功,聪颖好学 这个家族的显赫历史可以从王时敏的爷爷王锡爵说起,王氏谱牒记载,王锡爵为北宋真宗时宰相王旦的后裔。王锡爵自幼聪明伶俐,嘉靖三十七年(1558)乡试第四名,嘉靖四十一年(1562)壬戌科会试第一,廷试第二,授编修,累迁国子监祭酒,以谨慎严厉著称。万历六年(1578)王锡爵因为政治斗争而申请回家探亲直到父亲病亡。万历十二年(1584)冬,王锡爵被召回朝中,拜为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成为宰辅。王锡爵的独子王衡是明代万历二十九年会试第二名,廷试第二名,诗文俱称名家,也善书,学颜真卿、苏东坡。但王衡自幼体弱多病,先于其父辞世并留下独子王时敏,王时敏自幼由祖父抚养,祖孙感情甚笃。王家中富于收藏,对宋、元名迹,无不精研,王时敏生长在这样一个家庭,其学习条件是相当优越的。 根据明代规定,由于王家祖先功劳显赫,子孙可以不经科考即可入仕,王时敏在24岁时就出任尚宝丞(管理皇帝玺印),后又升太常寺少卿(掌宗庙祭祀礼乐),仍兼管尚宝司事。王时敏曾奉命到山东、湖广、江西、福建巡视封藩,有机会游览名山大川,观赏各地名画真迹。由于他淡于仕途,更喜笔墨,因此于崇祯五年(1632)称病辞官,潜心绘画研究与创作。十二年后,明朝被起义军推翻,后清军入关,在江南地区屠城威逼当地人民投降,王时敏归顺保全性命,继续归隐山林,潜心习画,且着力培养子孙辈之学业。其膝下九子,多在清廷为官,八子王掞(颛庵)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直经筵,典会试。孙王原祁康熙九年中进士后,也深得康熙喜爱。 王时敏擅山水,专师黄公望,笔墨含蓄,苍润松秀,浑厚清逸,然构图较少变化。其画在清代影响极大,王翚、吴历及其孙王原祁均得其亲授。于是其祖父就嘱托董其昌来指导王时敏。在董其昌的指导下,他少年就开始从摹古入手,深究传统画法,对黄公望山水,刻意追摹。由于家里古书、名画收藏丰富,且大都是名迹,像当时很少传世的李成的画他都能够见到,这对他的影响是深远的。 王时敏也是少有的几个能得董其昌真传的画家之一,当时的董其昌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大家,能够得到他亲自传授的人寥寥无几,在王锡爵还在明朝任首辅的时候,由他一手提携起来的董其昌就已经成为王家的绘画教师,王时敏在董其昌的指导下,自幼走上了摹古的道路,王时敏少时就非常聪明伶俐,《国朝画征录》中就有记载:“姿性颖异,淹雅博物,工诗文,善书法,尤长于八分,而于画有特惠”,并且在日后的不断积累研习中,渐渐形成了他思想理论上的原则,即“摹古是绘画的最高原则”。他力追古法,刻意师古,作画无一不得古人精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