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与图像 15世纪的早期印刷业者提供的服务中包括设计和印刷一种叫做大报的单页印刷品。散发给城镇居民、张贴在公共场所的大报议论政治或宗教案件、报道时事、宣传即将到来的节庆和集市,或传播城市和宗教领袖的木刻肖像。它们不仅是广告和海报的直系祖先,也是传单、小册子、报纸和杂志的前身。 19世纪,随着彩色石印术的发展,海报开始盛行起来,成为最引人注目的广告形式,因为彩色印刷还无法运用到杂志或报纸中去,电视的出现则是100年以后的事。19世纪最负盛名的海报中包括图卢兹-劳特累克(Toulouse-Lautrec)为巴黎夜总会和舞厅设计的作品。在这幅为著名舞厅“红磨坊”创作的海报中,明星演员“贪吃鬼”正在跳康康舞,前景处则浮现出另一个招牌明星、号称“无骨”的瓦朗坦(Valentin)的纤细剪影。平面化的简洁造型和经过大幅度裁切的构图显示出当时风靡欧洲的日本版画的影响。劳特累克的海报立即被认定为有收藏价值的物品,把它们从所张贴的广告亭上撕下来的指令在暗地里流传着。 平面设计的一个异常繁盛的时期出现在1917年俄国革命之后的十年里,在此期间,有一个名为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的艺术运动号召艺术家积极投身于创建被所有人寄予了极高期望的新社会。构成主义者认为,艺术家不应为精英观众创作绘画和雕塑,而应把自己的技艺用于设计海报、杂志、戏剧演出、工业产品及其他有用的物品。他们自然而然地认为,一个崭新的、先进的社会只能由最新、最先进的艺术带来,所以,突然之间,当时的激进艺术潮流都被运用到日常事务之中,例如这幅由原来学雕塑的弗拉基米尔和格奥尔基·施滕贝格(Vladimir and Georgii Stenberg)兄弟设计的风格大胆的电影海报。然而这样的艺术自由和乐观主义注定不能长久。20世纪30年代,苏联政府逐渐对先进艺术产生了怀疑。独立的艺术家团体被取缔,政府还下令,从今往后,所有的艺术家在创作时都必须采用一种明晰的、易于理解的现实主义风格。那些有抗命嫌疑的人遭到了监禁和死亡的危险。 在海报中,文字和图像是不可分割的。图卢兹-劳特累克和施滕贝格兄弟把字形作为一种表现要素融入设计,就像前面的大卫·卡森和琼·多布金所做的那样。相反,插图是一种单独制作、用来陪衬文字的图像。它可以帮助读者想象文字所描述的景象,或者仅仅具有视觉上的趣味和吸引力。本书所提到的艺术作品有许多被制成了插图,比如萨希卜丁根据印度教史诗《罗摩衍那》的一个片断想象出的复杂图画和《最美时祷书》中林堡兄弟所作的精美的冬景画。正如我们在第八章中看到的,现存最早的印刷书,即一册9世纪的《金刚经》开卷即为一幅木刻插画,阿尔布雷希特·丢勒则把他的版画《启示录四骑士》,作为《圣经》经文的配图来发行。 贾森·霍利(Jason Holley)为《大众科学》杂志的一篇文章所作的插图反映了插图画家和设计师如何能在合作的同时保持各自创作的独立。霍利受托为一篇关于一个以鸣声识鸟的人的文章配图,这个人不仅可以辨认鸟的种类,还能识别具体的某只鸟,这是一项非凡的技能。文章名为《脑中装有万种鸟语的人》。霍利的办法是画一个向天空打开的人头剪影。在其中,我们看到了他脑中都有什么。两只一模一样的鸟落在一根开花的树枝上。常见于连环漫画的对话气球代表它们的鸣叫。但霍利没有借助文字、音符或其他一些关于声音的象征,而是用图形这种纯视觉手段来暗示鸟的鸣声互不相同:一只鸟鸣出了一个正方形,另一只则唱出一个椭圆形。在对页上,设计师德克·巴尼特(Dirk Barnett)借用霍利的构思,把故事的标题嵌入一连串对话气球。 霍利制作这幅插图用的是一种传统媒介 木板油画。跟其他任何传统艺术作品一样,它被拍成照片,以便复制。前田约翰(John Maeda)为加州大学的一份课程目录设计的封面则是在电脑上制作的。如今,虽然不能说几乎每一个,也有许多设计师是用电脑进行创作的。但前田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极少依靠商业软件。相反,他自己编写编码。他说,依赖现成的软件就等于用他人的想象限制自己。他还竭力主张,每个设计师和艺术家都应学习编程技术。 尽管在技术上非常复杂,前田的设计作品却以明晰、简练而著称。在这个封面中,一片纷乱如万花筒的五彩斑斓的半透明图形并无花之形,却有花之意。上压一条直线和一条弧线,这些基本的几何符号也是前田为标题选定的无衬线字体的基本构成要素。我们可以把封面上的这些形成对比的元素解释成对大的知识门类的暗示:一方面是数学和自然科学,另一方面是艺术和人文科学。如果不想那么宏大,我们还可以视之为自然与人类社会秩序的象征,甚或仅仅是春天和学业的象征。 除了作为一名平面设计师和艺术家所担负的工作以外,前田还执教于麻省理工学院,目前他是该校一个名为“简易”(SIMPLICITY)的实验性研究项目的副主任。该项目的目标是研发让强大的科技兼具设计优雅、使用简便之特点的方法。在前田看来,科技应该让人快乐而不是害怕。“简易”项目以苹果公司生产的便携式数码音乐播放器iPod作为美观、便利与功能相结合的典范。iPod是2001年投放市场的,但头两年,它一直销售平平。直到一场名为“iPod 剪影”的广告活动兴起,销量才直线上升。霓虹色背景上边用手持白色iPod听音乐边起舞的年轻人的黑色剪影(10.15)是一种醒目、纯净、简洁的平面造型。尽可能少的文字和苹果公司图标也被设成白色,从而明确地与产品联系在一起。这些广告以海报、广告牌和电视商业广告的形式出现,不费吹灰之力地从混乱喧闹的视觉环境中脱颖而出,其所传递的自然大方的欢乐形象吸引了广大的民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