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 近期,故宫受损盘瓷事故以及连锁事件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受损瓷盘是哥窑还是官窑,也引发了专家的争议。“哥” “官”之争,恐怕没有任何专家能够给出一个准确或公认的结论。因为这是一个存疑千年的谜,一直在学术界备受争论的问题。不管结果如何,瓷盘本身已经被赋予了最高待遇,发挥了应有的历史、文化及艺术价值。换个角度设想,如果这是一个民间藏品,如果发生鉴定争议,那么它的命运的归宿又会如何呢?是议而不决,还是留在民间成为永远的谜呢? 鉴定混乱现状让人堪忧 文物鉴定一直是困扰行业发展的瓶颈,民间藏品更是如此。一些鉴定公司,不管藏品如何,给钱就出证书,导致了整个鉴定行业的信任危机,“说个假话100、200,开个证书1000、2000”,一些所谓的专家堂而皇之地成为利益集团的附庸者,鉴定行业混乱现状让人堪忧。 不久前,在深圳召开的全国收藏组织管理创新论坛上,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副司长张建新对当前鉴定市场的不良状况忧心忡忡,“现在民间鉴定机构多如牛毛,普遍缺乏诚信和行业自律”。民间鉴定机构的生存与发展源于民间收藏队伍的迅猛壮大。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民间收藏队伍已达到8000万,这支庞大的收藏群体为民间鉴定机构的生存发展提供了根本。 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罗伯健指出,“鉴定需要持科学严谨的态度,鉴定专家一般都有自己研究专长,研究陶瓷的,对青铜器未必就懂,我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十几年,从事先秦史研究,对唐宋史就研究不够多”,“当前收藏队伍蓬勃发展,藏品资源丰富,为保护和弘扬五千年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民间缺乏一支让收藏界和社会都认可的鉴定专家队伍,这支队伍需要德才兼备,尤其是德,这也是当前鉴定混乱的原因所在。” 专家鉴定 发生争议怎么办 良莠不齐、备受非议的民间鉴定机构和所谓的鉴定专家,让民间收藏以假乱真的同时,也让民间珍品的鉴定陷入尴尬境地。“不可否认,民间的确有不少珍品,甚至是稀世重器,但是谁来鉴定?鉴定的科学性、权威性谁来保证?”一位老收藏家提出了当前文物鉴定的窘况,“虽然各地都有相应的文物鉴定站,但是鉴定水平如何来保证?发生争议时如何处理?这些都是藏家们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这位藏家对专家鉴定也提出了疑义。 关于文物鉴定,原南京博物院院长徐湖平指出,文物鉴定并没有那么神秘,讲究实事求是,认的是考古资料,鉴定真伪,有时专家也没有绝对的把握,当然也有“打眼”的时候。结合自身从业经历,他也感慨鉴定专家及鉴定工作的不易,因为文物本身就是艺术品,文物不同工艺品,没有统一的标准,在加上考古资料有限,这就给文物鉴定带来了不确定性和难度。 “文物鉴定注重具有说服力的支撑资料。许多艺术品从古至今都是时而说真,时而说假,非要得个结论,那就是谁的理由充分就相信谁的结论”,中国书协鉴定评估委员余国松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鉴定问题,“如果问鉴定谁说了算,那么我认为谁说了都不算!”,余先生举例,就两岸联合展出的《富春山居图》而言,我们也不能否认李敖观点的可能性。 正因为文物鉴定的不可确定性和一定的主观性,所以集体论证就成为必然。《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管理规定》中就严格明确了鉴定工作程序,如“涉及重大文物鉴定事项时,每一文物类别的鉴定委员不少于三名”,“工作完成后,需向国家文物局提交所有参与工作的委员签署的鉴定结论。” “既然是集体鉴定,那么如果专家意见不一致,该如何对待鉴定藏品呢?”一位民间收藏家很无奈地说,“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民间藏家,包括文物专家无私献宝,但都因为专家意见不一致,而将本是一段美谈佳话终究变成憾事,甚至成为非议!”(全文见《文物鉴定与鉴赏》第十九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