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马惠东:专注学术的“生意人”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5-30 15:22:27 | 出版社: 中国证券报社

酒店加博物馆 艺术群落作支持

前几年,当代艺术如同一匹黑马闯荡拍场,天价频出,很多人忙于收藏和投资。近一两年,与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狂热相比,当代艺术似乎平静了许多。马惠东衡量市场的标准更多从学术出发。“我建议,大家还是要把钱袋捂紧,别盲目。在我看来,当代艺术收藏前途光明。”

当然,尽管不是抱着投资盈利的心态来做事,但十几年时间坚持下来,马惠东发现,支撑博物馆运行所需庞大资金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据他介绍,建一所像泰达这样的博物馆,不包括土地在内,最初的一次性投入就得花费一两千万元之多。在后续经营中,一年之内起码要准备百八十万元的费用,才能支持馆内的维护与日常管理支出,只有筹措到更多的资金,才能考虑艺术品收藏。

一边是满腔热情地想为当代艺术做点实事,一边是要维系博物馆的长久生存,如何让“阵地”不倒,几经考察,马惠东找到了解决办法——让当代艺术走进酒店,以“商”养“藏”。

按照他的设想,酒店以当代艺术为主题,客房的设计交由艺术家来完成。方力钧、岳敏君、杨茂源等艺术家力赞其成,逐步实施后,艺术家们对此表现出的极大热情让马惠东有点儿“始料不及”。

2010年,凝聚了众多当代艺术家智慧的银珠酒店开张,与泰达当代艺术博物馆、银珠广场形成了一个特别的艺术群落。据悉,这种形式的酒店就是在全国来看也算前卫的。营业至今,入住的客人以商务人士为主,而令慕名前来的客人们感到惊喜的是,“置身于充满艺术氛围的客房中,观者不仅是艺术作品的观众,竟然还成了作品的一部分,创意真的很独特”。

面对客户的惊喜,马惠东认为,艺术主题酒店的创意初衷就是希望人们能与当代艺术零距离接触,这也是他倡导的“无墙美术馆”的生动体现。在这种背景覆盖下,“美术馆”将不再是一个单有定义的场所名称,而成了一个可引申解释的文化代名词。

“用商业的手段支持文化不失为一条出路。当然,最终目的还是以此支持艺术收藏研究的延续。从这个意义上分析,非盈利性质的经营不意味着完全不赚钱”,马惠东表示。

参与发起成立“艺术独立论坛”

“今年我们计划发起成立艺术独立论坛,这个平台不局限于传统的当代艺术,而是把关注当代艺术的目光扩大到电影、戏剧、诗歌等更多的领域。”马惠东对于之后的活动信心十足。

按照他的计划,论坛将在今年5月启动,论坛的经常性活动争取每周做两三次,年会活动计划在12月举行,届时,论坛还会颁出艺术独立奖。该论坛是泰达当代艺术博物馆联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南开大学文学院、栗宪庭电影基金、CCD300设计与艺术中心等机构共同发起的。

笔者获悉,现在泰达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参观人数基本保持在每年几千人次,不得不承认,欣赏当代艺术的依然属于小众,其普及还有待时日。尽管如此,马惠东还是强调,“单纯为商业利益的话,当初我们完全没必要办博物馆,而应该选择去开画廊”。在他的世界里,凭着对当代艺术的满腔热忱,即便再曲折,这条路还要走下去。

1  2  


下一页一位美国专家的油画艺术投资经上一页中国当代艺术能否延续“尤伦斯行情”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收藏投资导刊第二十一期
· 千年瓷窑的守望者——陶艺大师陈文增
· 印象派绘画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前景
· 稳步构建中国当代艺术价值体系——访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文化产业研究所陈所长
· 欧洲中国艺术品见闻
· 高成交下显隐忧——对香港苏富比春拍的冷思考
· 海南离奢华海岛还有多远
· 中国当代艺术能否延续“尤伦斯行情”
· 马惠东:专注学术的“生意人”
· 一位美国专家的油画艺术投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