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成长起来的小爱神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2-14 18:15:59 |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杰拉度《爱神与仙女普塞克》

18世纪中叶,以罗马为中心掀起了一股对古典希腊艺术的怀恋思潮,不久就几乎传遍了整个欧洲。赫克拉宁和庞培遗址灿烂的古希腊文化和异国情调,使欧洲人从中得到了不少启示。于是,借着古典希腊的严谨、平稳的作风,描绘厄洛斯与普赛克爱的欢乐与满足的静态画面,成了18世纪末叶以后画家们的一个热门题材。古典主义的细腻手法,正与当时的感性追求相吻合,以此表现这对金童玉女真可谓达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意大利古典主义雕刻大师卡诺瓦的《爱神营救普赛克》就是一座留芳后世的杰作。这是1787至1793年之间制作成的。作品中普赛克侧身躺在地上,双手搂着俯身而就的厄洛斯的头部。爱神单腿跪地,右臂抱着她的头部,左臂搂着她的胸部,两人似越凑越近,显出正欲亲吻的样子。就整体而言,人物的姿态,以及手臂、翅膀的外轮廓构成了一个既稳定而又轻快的X形的雕塑影象。而其中肢体的交错起伏,又形成了一个由腿部经臂部直至翅膀的涡状扭曲盘旋。造型轻快而优美。另外,凭借着大理石洁白如玉的质地和半透明的琢磨效果,极细腻地表现出了少男少女的柔润滑嫩的肌肤,气氛令人陶醉。这里体现出了一种既奔放又含蓄的感情,既深沉又颇具官能性的爱抚。同一作者在同一时期的另一件作品《爱神与普赛克》则从更具体的寓意去表达这个主题。作品中厄洛斯与普赛克紧靠着站立在一起。爱神全裸着身躯,右手搭在女神的右肩上,脸贴着她的左肩膀。普赛克半裸着上身,下面围着一条薄薄的贴身的腰布。她手里拿着一只蝴蝶,正轻轻地把它放到爱神的掌中。蝴蝶,在这里正是心的寓意,这是灵魂与爱的结合的象征。雕刻中的厄洛斯已经舍弃了传统的表现方式,翅膀没有了。不过,人物过分纤巧,尤其厄洛斯向普赛克依偎的体态,更显出一种女性的特质。这反映了古典主义时代人们对情欲的表达已经逐渐离开了传统的轨道,孕育着一种心理的变态。在绘画方面,与卡诺瓦同时期的法国画家杰拉度于1798年创作了油画《爱神与普赛克》,也称《普赛克接受爱神的初吻》。杰拉度的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罗马人,并且幼时在罗马居住了十二年。迁回巴黎后,他先学雕塑,后又投入古典主义巨匠大卫的门下,成为其得意高足。所以他既深谙古代希腊罗马艺术之真谛,又有一手娴熟的古典主义表现技巧。画面中厄洛斯全身裸露,一对翅膀屈于背上。他弯着腰,一手轻抚于女神的胸前,另一手正欲搂住对方的颈部,两个脸庞快要贴在一起。他微睁着双眼,准备迎接那初吻的幸福时刻。画中的普赛克,半裸着上身,腿上围了一条透明的腰布。她露出了少女初恋的喜悦与惶恐,两手放在胸前。一双美丽眼睛毫无光彩,表现出一种奇异的呆滞。作者以此来表达少女与这位一直不可能谋面的恋人相会时的神态。人体柔嫩的粉红肉色,在绿色的背景的烘托中显得格外的鲜丽。但描绘得圆润光滑的肉体又难免造成一种瓷器般的虚假感觉。人们在爱怜、艳羡之中常常又会感到一种冰冷、无情。所以作品出来之后,曾引起了激烈的争论,褒贬不一。但也许正是这种冰冷、无情的古典主义特色,为作品套上了一层“纯净”的美的外衣。最终,赞誉压倒了讥讽,并为杰拉度的名望奠定了牢固的根基,而且该作也成了类似主题的绘画创作盛极一时的先躯。自卡诺瓦和杰拉度之后,特别在19世纪初的10至20年代间,各种变体之作风靡一时。比如,1817年,大卫和他的另一位学生毕哥居然在同时而且还在不同的地点各画了一幅几乎是同样的《爱神与女神普赛克》。师生二人所选择的情节,都是爱神与普赛克经历了一夜欢娱之后,黎明时分厄洛斯悄悄离去的这一段。两幅作品所描绘的环境,都是有如舞台布景般的古典希腊时代的建筑或道具;两位女神都尚在甜蜜的梦境中。虽然她们的姿态不一样,但都表现出了极其优美的曲线和典雅稚嫩的容颜。人物都是裸体,只是大卫笔下的厄洛斯刚欲从床上下来,他面带微笑,轻轻地移开搁在他腿上的普赛克的一只手,而毕哥笔下的厄洛斯,则已经站立起来,在腾身飞走之前再回首一顾仍在梦中的伴侣。他们作此画时,大卫正因拿破仑的失败而流亡布鲁塞尔,毕哥却因得罗马大奖而正留学意大利。二人身处天南地北,但作品竟是如此相近,可见这个主题在当时传播之广泛,同时也反映出了古典主义在创作上的因袭与拘谨。

 

1  2  3  4  5  


下一页迎难而降的母神上一页美神的又一次演变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人的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