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可以用来分析非营利部门的价格-产量决策。首先我们假设,前面描述的商业企业的产品,现在由某家非营利的剧院公司上演。正如我们在前面所论述的,该公司的目标是在符合其预算平衡的限制条件下,上演具有适当质量的作品,以追求观众规模的最大化。如果该公司没有任何政府补贴或私人捐献,它就会试图在仅能弥补其平均总成本的价格水平所对应的产量下进行生产。此时,需求曲线和平均总成本曲线相交于点F,意味着最优价格和产量分别为P2和Q2。将这一结果与前面由商业公司对同一产品进行生产的情况相比,我们发现在非营利性组织中,门票价格更低,并且观众的总人数(或者演出周期的长度)更高。然而,还请参见Edwin G West,“Nonprofit versus Profit Firms in the Performing Arts”一文中对本结论的反对意见,该文章刊登在Journal of Cultural Economics 11,第2期(1987年12月):第37页—第47页,以及James Heilbrun在“Nonprofit versus Profit Making Firms: A Comment”一文中对以上反对意见的回应,该文章刊登于Journal of Cultural Economics 12,第2期(1988年12月):第87页—第92页。 然而,根据单一产品的情况对非营利部门进行分析是不切实际的。在每个演出季度中,大多数非营利表演艺术公司的活动共同构成了节目清单。或许一个常驻剧院团体会上演四个剧目,一家歌剧公司会上演两三部歌剧,一家古典舞蹈公司会上演六场短篇或中篇的芭蕾舞剧,它们共同组成几个夜晚的表演。图7—1中所描述的模型能够以相当实际的方法处理这种复杂情况。 现在用“演出季度的长度”而非演出周期的长度来衡量数量等级,也就是售出的座位数,因为产品本身没有单独的“周期”。现在,成本曲线不再表示某件单独的作品,而是代表所选的全部剧目的集合。因此,总固定成本就是当季所有产品的成本总和(比如装配成本)。AFC下降,是由于随着季度时间(Q)的增长,TFC/Q的值是不断减少的。现在,AVC和MC代表的是,每季度的全部剧目当中,每件作品的平均经营成本,并且和前面一样,这个值是固定不变的。 现在,在所有非营利表演艺术节目的门票销售中,订购占了很重要的比例。因此,就很容易得到一条单独的需求曲线,用来分析上演的全部剧目,而不是从个别产品的独立需求来考虑问题。 在成功的演出季度内增加某公司上演剧目的受欢迎程度,会使其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假设成本曲线不改变,曲线D和ATC的交点也会向右侧偏移。售出门票数量的增长意味着公司的演出季度将会延长。 对于那些努力使自己发展成为永久性机构的表演艺术团体,成功的一项重要标志就是为期更长的演出季度。设想一下,对于一位音乐家或芭蕾舞演员来说,如果其所属公司全年只能确保15或20周的工作时间,他们的职业生涯将多么艰辛。更长的演出季节对公司实力的加强有巨大作用,这不仅是通过增加表演者的收入,而且通过给表演者提供更大的提高技艺的机会来实现的,毫无疑问,时间较长的演出季度能够使聘请顶尖演员和设计高水平作品变得更加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