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关于生产力滞后的讨论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9-15 13:40:42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章中,我们在鲍莫尔和鲍恩的分析基础上所进行的讨论可以概括如下:相对于整体经济的成本来说,现场表演艺术的成本之所以会上升,是因为艺术领域中的工资待遇增长必须与一般经济中的保持同步,即使艺术生产力的提高是落后的。这并不意味着艺术家每小时的工资必须与其他工作中的工人一致,因为在不同职业当中,就业的工作条件以及从中获得的非货币性的满足是各不相同的。更确切地说,这项讨论就是,包括艺术在内的所有行业都需要在全国性的综合劳动力市场上通过竞争来雇用劳动者,因此艺术家的工资必须不断与一般经济中的工资保持同比例增长,以便使艺术产业能够雇用到其发展中必需的劳动者。

在任何经济中,每工时的实物产出增长都有以下五种可能的来源:

1.单位工人资本的增加:如果工人有更多的机械设备可供使用,每工时的产出就会增加:在一个小时之内,十个工人用两部前装载机和两辆卡车所搬运的土要比十个工人用一部前装载机和一辆卡车搬的多。

2.科技的改进。科技可以定义为对生产方法的掌握情况。

例如,推土机和前装载机的采用替代了镐和铲就是科技的一个进步,它大大提高了运土业单位每工时的产出。

3.劳动力技能的提高。显然,如果工人的技术更加娴熟,他们在单位时间内的产量就会越高。技能可以通过教育或在职培训得到提高。

4.更优质的管理。如果管理者建立更多关于组织生产过程的有效途径,那么每工时的产量就会增加。

5.规模经济。在一些生产过程中(对此没有规定),当生产规模扩大时,单位投入的产出是增加的。汽车制造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类行业就是所说的享受规模经济,尤其是随着产量规模的扩大,会表现出每工时产量的增加。(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已在前面的第7章讨论过。)

从以上所列的原因中,有人或许能推测出在那些使用大量生产设备的行业中,最容易实现生产力的提高。通过使用更多的机械设备或投资于新的技术改良设备,能够提高单位工人的产量。其结果就是,在典型的制造业中,生产单位物质产出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总量每隔十年都会显著下降。现场表演艺术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机器、设备和技术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很小,并且不论如何,这些因素随时间流逝几乎不会发生什么变化。

这不是说其中完全不存在科技进步。例如,电子控制的发展使舞台照明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观众的舒适度也因空调的使用而大大改善了,这些同样为更长的演出季度和更灵活的日程安排提供了便利。但是这些改进对于即将到来的交易来说并不重要。正如鲍莫尔和鲍恩指出的,生产条件本身阻止了生产力方面的任何实质性改变,因为“表演者的工作本身就是最后的结果,而非生产某种商品的手段”。参见WilliamJBaumol和WilliamGBowen,PerformingArts:TheEconomicDilemma(NewYork:TwentiethCenturyFund,1966年),第164页。既然表演者的劳动就是产出——歌手演唱,舞蹈演员跳舞,钢琴家弹奏钢琴,实在没有任何途径能够提高每小时的产出。

如今,四名音乐家在演奏贝多芬的弦乐四重奏时所需要的时间与该作品在1800年首次发表时所需要的时间完全相同。

在以上列举的提高生产力的五项来源中,只有在演出季度较长的情况下出现的规模经济对现场表演艺术真正有效。正如鲍莫尔和鲍恩所强调的,对于仅仅依靠这一因素的现场表演艺术而言,“不能指望其比得上由整个经济获得的生产力发展的显著成就”。参见WilliamJBaumol和WilliamGBowen,PerformingArts:TheEconomicDilemma(NewYork:TwentiethCenturyFund,1966年),第165页。结果就是,相对于整体经济的成本而言,表演艺术产出的单位成本注定要不断上升。简而言之,这是生产力滞后不可避免的结果。

另一方面,在“前进”部门中的行业,其生产力稳步增长,会发现自身正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它们每年都能够以生产力提高的相同比例来增加工资,而无须增加任何劳动力的单位成本。因此,即使工资增加了,价格也不需要提高。

下一页生产力滞后影响的代数解释上一页生产力滞后与艺术的财务问题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艺术文化经济学》 第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