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铭美术馆 儿童季现场照 打造属于自己的美术馆,往往是艺术家的梦想;而属于自己的美术馆,不仅能将艺术家的作品充分地融合于馆藏空间之中,更能使美术馆犹如艺术家最完美的作品。耗时多年的规划建设,朱铭美术馆不仅拥有独特宽广的户外展览空间,亦是台湾颇具规模“以艺术家为名”的私人美术馆;经营美术馆并非易事,通过和一路伴随美术馆成长的朱铭文教基金会执行长吴素美访谈,其中的经验及经营策略,更可提供我们进一步的思考。 悠游美术馆 1999年,朱铭美术馆历经十二年的建馆、筹备工作,于台北县金山乡开幕,几近十万平方米的面积,倚山傍海的环境亦使得美术馆拥有独一无二的场域,这亦是朱铭美术馆不同于台湾众多私人美术馆的优势;然而距离台北一个多钟头的车程,虽不如一般美术馆在市区中、交通方便吸引访客,但换来的则是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及提供给游客独特的美术馆参观体验。 回想起当初建馆的历程,执行长吴素美提及“美术馆最初的起源,始于1987年朱铭老师开始在金山购地。当初仅是想要找个地方可以当作储藏空间、创作工作室,放些他的大型作品,而过了三四年后,才逐步有了成立美术馆的想法;1995年,朱铭老师至日本箱根的雕刻之森美术馆举办回顾展,则是另一个触发美术馆走向的机缘。”雕刻之森美术馆广阔的户外空间,并收藏众多的雕塑名家作品,作品与大自然场景相互融合,彷佛使观者站在雕刻的森林之中。这一种视觉与身体经验在自然中融合的奇妙感触,亦使得朱铭确立未来美术馆的走向,并思考未来如何以利用环境的空间呈现作品的美感与精神。 现今的朱铭美术馆,正有如朱铭毕生最大的作品。幅员辽阔的基地,除了陈列朱铭最为人所知的太极系列作品,更有近年来朱铭所著力的人间系列作品,漫步美术馆中,亦如同欣赏着朱铭毕生创作的积累历程;“太极拱门”、“人间系列—三军”作品,更以巨幅尺度,突破一般美术馆室内展场的限制,更展现出朱铭作品气势的典范。悠游美术馆的户外空间,巨幅的作品座落于一个个的广场中,而点缀于其间的小件雕塑作品,则将作品由点连结成独特的参观动线;亦因此,造访朱铭美术馆的经验,不同于一般美术馆、博物馆的拘束,而彷佛身在一个自然的环境之中,并徜徉于艺术美感中。 “参观美术馆,有时并不是需要严肃地了解一个艺术家的生平或是作品。我们希望观众可以在朱铭美术馆的氛围当中,获得轻松的感受。观众来到美术馆,不见得一定要知道作品代表什么意涵,而是在这个空间之中,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落。”吴素美执行长并谈及“来朱铭参观的访客,也许有七、八岁,也许是七、八十岁,很多人可能不是第一次进入美术馆,他们看作品的方式也都不尽相同;也因此,我们和观众对话的方式,就和一般美术馆展览的方式不尽相同,而是走向亲近观众,并可以使各类型观众都能透过作品获得生活中的美感。” 或跑或跳的孩子们、散步休憩的老人家,或是拿着相机拍照的年轻情侣们,在这独特的美术馆空间中,各自用不同的方式和作品互动,亦形成了一幅幅的人间景致。除了户外的雕塑景观空间,朱铭美术馆的室内展览空间,亦有相当丰富的作品典藏,并通过不同形式的特展,介绍雕塑艺术的发展;而美术馆亦收藏为数不少的台湾油画名家如廖继春、杨三郎、李泽藩等人的作品,以及西方现代美术大师如毕加索、米罗、达利、安迪•沃霍等人的作品;这些国内外名家的作品,或是捐赠,或是朱铭个人的收藏,亦丰富了美术馆的可看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