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林风眠画集》序(1)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8-27 09:48:58 |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这几年我每次到香港,头一件事总是拜访林风眠老师。林老师与世纪同龄,已是87岁高龄的老人,深居简出,一如既往,不喜应酬。但见了老朋友和老学生,依旧是那样平易和蔼,由于头发几乎已脱尽,微笑的线纹显得分外清晰。

林风眠诞生于广东梅县,小时候原名凤鸣,他觉得这名太女性了,自己改为风眠,“不叫了,在风里睡觉了”,他像孩子一样天真地说。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石匠,刻墓碑为生,林风眠也继承石工作业,并跟父亲学描画。他后来到法国勤工俭学,起先到第戎(Dijon)美术学校在扬赛斯(Yancesse)工作室学雕刻。后来转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院派教授谷蒙(Cormon)工作室学油画,一面接受西洋学院风格的严酷训练,一面到博物馆研究中国艺术。

1924年,林风眠在法国斯特拉斯堡相识了蔡元培先生,协同蔡先生组织了“中国古代和现代艺术展览”。在这个重要的展览中,法国观众在林风眠等人的作品中认识了中国艺术同欧洲艺术结合的新路。倡导以美育代宗教的蔡元培先生是林风眠的伯乐,后来他在*长任内先后委任林风眠创建了国立北京艺专和国立杭州艺专。林风眠主张结合中西艺术之优的观点贯彻在其教育方针中,他在《东方杂志》上发表《东西艺术之前途》及《致全国艺术界书》等文章倡导中西艺术之结合。他的观点及采用*模特儿等一系列措施曾激怒*长刘哲,1927年7月份的北京所有报纸均报导了刘哲与林风眠的争吵,几乎要枪毙林风眠。白头宫女说玄宗,林老师最近同我谈及这些遥远的往事,淡写轻描,既无愤慨也不激动。

正如异性相吸,中西艺术的结合是必然的倾向,并且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其实有意无意间早已在相互吸取、结合了。问题的严重性和实践中的巨大困难是结合后是否真的产生了优秀的新品种。将茶倒入咖啡只是出于无知,而恋爱结婚后的新生儿偏偏遗传了父母双方的缺陷的例子也是多的,难,真真新颖的艺术品种的诞生就是难!不以成败论英雄,在中西结合中作了大量努力的前辈也确是不少,各有各的贡献,多半是将西方写实的技巧借来套上中国的题材。就说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吧,我虽极不喜欢他的艺术,他根本没有进入中国艺术的审美意境,但我认为他还是在中西结合方面铺过垫脚石。走歧途的经验多了,才慢慢辨出明确的方向。

林风眠虽在极端学院式的谷蒙教授工作室接受过严谨的写实训练,但他自己作品中却主要吸取了西方现代艺术的构成因素,简言之,林风眠的结合是西方构成与东方韵味的结合。蔡元培先生认为西方绘画近建筑,东方绘画近文学,这一观点与林风眠在艺术实践中对西方构成与中国韵味结合之探索正相吻合,我想这应是蔡与林相知音的基础。*、风景、静物或人物、山水、花鸟这些分类多半是缘于表现技法或程式的局限,林风眠着眼于审美的表达,从不囿于固定的表现手法,故题材无限,谁能以人物或风景来划分塞尚、梵高、高更、马蒂斯、毕加索……基于观察,从而孕育出适合于表达自我感受的艺术手法来,从这方面看,林风眠更多吸取了现代西方。不限于题材,也不限于工具材料,林风眠作油彩、墨彩、陶瓷……交替着作,穿插着作,都缘于更酣畅地表达一定时期特定的情思意境。二三十年代在杭州时油彩比墨彩作的多,“大批油画被日本兵当作油布盖脑袋防雨了”他苦笑的回忆。最近他又将作油画。憧憬着新的林风眠。

对东西方艺术的认真钻研和深刻理解固然是可贵的条件,但并非就此能捏塑出伟大的作家。日军侵华,杭州沦陷,杭州艺专被迫内迁,林风眠离开了宁静的西子湖,接着从高等学府校长的座位上跌入了苦难大众的行列,咀嚼国破家亡的流浪生涯。限于客观条件,他几乎全力作墨彩了:残山剩水、人的挣扎。画面流露着淡淡的哀愁、悠悠的思绪、曚曚的曙光。作品中交织了人民的哀思与向往,我感到烙印着人民血泪的林风眠诞生了!对林老师作品造型的具体分析,我曾写过《寂寞耕耘六十年》、《百花园里忆园丁》及《林风眠新作》,前后分别发表在《文艺研究》、香港《美术家》及《中国美术报》上(并已分别收入拙著《东寻西找集》、《风筝不断线》及《谁家粉本》中),这里就不赘述了。

林风眠一生勤奋耕耘,还往往喜欢在夜间作画,从未见他当众挥毫。最后在香港一次小型宴会中,有朋友问及他何时作画,他也说往往在夜间。我插嘴:“我这个老学生还从未见过林老师作画。”在座者听了大都有些惊讶,我接上一句:“怎能去看母鸡下蛋!”满座大乐,林老师也咯咯地真心地大笑起来。下了蛋是大乐,但人们怎样看待过蛋呢,在那极“左”的年月,林风眠的作品送展却落选。60年代“双百”方针倡导伊始,北京举办了林风眠画展,毁誉俱来,米谷同志写了一篇《我爱林风眠的画》遭到没完没了的批判。

史无前例来了“*”,没有理由,也毋须理由,林风眠入狱五年。

出狱后,1977年林风眠赴巴西探望别离了20来年的妻子与女儿,未几妻子即故去,女儿也早已出嫁,林风眠返香港定居,由他的义女冯叶照料他,并跟他学画。这位3岁时便由林风眠抱着长大的孙女辈的冯叶尽心反哺着中国艺坛一代宗师孤独的晚年。

离开大陆后林风眠在巴黎和东京举办过个展,但在国内已很难见到他的作品,其实他临走时将一百多幅作品赠给了国家。我们盼望这批作品的展出。荣宝斋先就在这批1977年以前的作品里选编了这本画集,集子规模虽不大,毕竟已是大喜事!明年值浙江美术学院60周年校庆,也是林风眠从事艺术教学70周年,历届师生及广大的文艺界朋友们热切盼望届时杭州艺专(浙江美术学院的前身)的创业者林风眠的归来,“失途归雁去复还”,愿林风眠笔底的孤雁归来!

1986年

下一页林风眠新作上一页百花园里忆园丁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放眼看人 第四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