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第二十一章 各界人士记忆中的陈逸飞(2)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10-26 13:50:24 |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朱荣林:《“不对称”的陈逸飞》,《新民周刊》2005年第16期)

  陈逸飞的病逝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尤其是给中年知识分子敲响了警钟。

  针对陈逸飞过度劳累加重病情,欧阳正汉在《陈逸飞之死敲响警钟》一文中称之为过劳死,就是过度劳累而死。文章列举了很多实例,提醒人们防止过劳死。

  “过劳死”是源自日本的一种现代病,因为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加重、心理压力过大导致筋疲力竭,甚至引起身体潜藏的疾病急速恶化,继而丧命。有人将其定义为由于长期慢性疲劳而诱发的猝死,即“在非生理的劳动过程中,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累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进而出现致命的状态” 。中年对男人来说,是肩负着家庭、职业重任的非常时期。而这一时期,却正是男人的身体素质由盛而衰的当口,稍不注意,身心极易患上各种疾病。据陈逸飞的司机讲:“陈逸飞先生工作时玩命地干,常常连续几日不休不眠。他前段时间就曾发生过胃穿孔,后来又一直感冒发烧,但他一直坚持,最后实在挺不住了,才进了医院。”只要病情稍微好转,就离开医院继续工作,正因为他对工作的这种高度激情,忽视自身的身体健康,最终倒在了人生的舞台上。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专业营养师说,引起“过劳死”的主要原因有重体力劳动、无休息日的工作、夜班等违反生理规律的劳动,因过重的压力等产生的情绪方面的过重负担等。此外,由于上述原因而出现的睡眠规律紊乱,休息、闲暇时间减少,过量饮酒、吸烟,饮食习惯变化,放弃休养,家庭生活不稳定等因素,也会导致积劳成疾。

  一项针对城市中年男性的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有66%的人失眠、多梦、不易入睡;经常腰酸背痛者占到62%;一干活就喊累的占58%;爬楼时感到吃力或记忆力明显减退的有57%;皮肤干燥、面色晦暗、脾气暴躁、焦急者为48%。在众多健康问题的困扰下,近几年我国中年男性“猝死”屡屡发生。2004年4月8日,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杨迈(Jan Malm)由于连续超负荷工作导致心脏骤停突然逝世。著名数学家张广厚、音乐家施光南这些才华横溢的科学家、艺术家、管理人员都是社会的“中流砥柱”,却在50岁上下猝然离世!如今,陈逸飞的死又一次让悲剧上演!

  (欧阳正文:《陈逸飞之死敲响警钟》,《中国文化报》2005年4月20日)

  过度劳累的人,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可能不在少数,在责任特殊的中年知识分子中间可能更普遍,应该警钟长鸣,健康第一。这是说来愐怀陈逸飞的,是说给所有知识分子尤其是中年知识分子的,其实也是说给我们自己的。

  张欣为陈逸飞的过早离世写下了一篇《名人之死》,开头两段说:

  陈逸飞过世之后,他以往的接受电视媒体采访的节目被较为集中地播放出来,感觉他的状态就是一息尚存奋斗不止的人。如果看见他躺在病床上,总相信他随时会起身,处理各种各样的事,这就是他,不走,永不会改变。

  在他的追思会上,许多人热泪滚滚,不能自制,估计有一半的眼泪其实是为自己而流,因为人在江湖,身不由已。

  (张欣:《名人之死》,《新民晚报》2005年5月29日)

  一半的眼泪是为陈逸飞而流的,一半是由陈逸飞而想到自己的生命境遇而流的,这话值得认可。

  人生越苦短,越要爱惜生命。

  群体记忆

  逸飞的西去,引发的是万千的悲伤,万千的感慨,万千的追忆。

  悲伤的人,不只是逸飞的亲人,不只是逸飞的同事,不只是逸飞的朋友,不只是逸飞的同行,还有那万千热爱生活的人们,还有那万千向往艺术的人们。

  我在这里引出的是各界人士追忆和怀念陈逸飞的精妙话语,相信读者一定能够从中读到感伤,读到感慨,读到苍凉,读到美丽。

  中国电影导演协会致陈逸飞导演家人的一封信

  致陈逸飞先生家人:

  惊闻逸飞先生离去,我们十分震惊和悲痛。他是一位对艺术充满了完美主义理想追求的视觉艺术家,也是一个对生活和朋友充满善意的人、一个单纯的人。他之于电影的这一份挚爱和为之付出的不懈探索令我们心生敬意并深深地缅怀。

  他的艺术成就永垂青史!

  中国电影导演协会

  著名电影人吴思远: 陈导演去世的时候,我刚刚离开上海,而此前我们几乎天天通电话,商量影片的进度以及日常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他平时身体非常好,说话底气十足,谁也没有想到他会突然离开我们。


  他的作品不是很多,但是格调比较细腻,无论是人物造型、景观、气氛,还是灯光、色彩、拍摄角度等都非常讲究。作为朋友,我对他的风格已经很了解了,因此我会在拍摄过程中尽量与他以往的风格保持一致。

  《理发师》男主角陈坤:我是在下午拍完戏之后知道这件事情的。11日剧组要到南京拍摄,因为12日才有我的戏,所以今天我要回北京处理一些事情。在我收拾行李的时候,剧组的人告诉我,当时我还很生气(以为是开玩笑),因为我根本就不相信这是真的。前几天我们还在一起共同讨论角色,他的音容笑貌是那么清晰,怎么会走得如此突然。

  因为胃部出血,他平时只能吃一些流食。但是剧组的大事小事都要让他来决定,虽然只有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但这比他在公司处理日常事务还要繁杂。每拍一场戏之前,他都要把主创和演员聚到一起,给我们细细讲解他对这场戏的理解,让我们沉下心来体会拍戏的感受。他常常把自己弄得很劳累,身体根本就吃不消。他是全剧组人尊敬的长者,在艺术等方面都取得很大成功的同时,还花费这么大的时间和精力来操作这部电影。他曾多次表示:我真的热爱这部电影,一定要把他拍好!

  《理发师》女主角曾黎: 我会用心完成后半部的拍摄,陈逸飞老师是一个友善的人,他对于我的帮助很大,就像父亲一样很细心地教导我,这一切真是太突然了。

  《理发师》第二女主角王雅捷: 现在回想起这些来,实在是太伤感了!还记得我刚去剧组试妆时,那天是试穿他设计的我在戏里穿的旗袍,他在旁边看时还对我说:“你看我手上已经全是针眼了,我都在医院打了两天点滴了!”我还问他:“还没开拍你就病了,开机后会更辛苦,你的身体吃得消吗?”他还坚定地对我说:“放心吧,没事的,我能挺住!”我心里还想,他能走到今天,也一定经历过很多风雨艰难,肯定也扛过了许多比这更难的岁月,所以我也相信他能挺住,没想到他这次真的没挺住!

  那天试穿旗袍时我拉着他拍照,当时他由于太劳累,加上又上火,嘴上长了泡,不肯拍照,说今后机会还多。我是硬拉着他拍了一张合影,没想到这张照片成了最后的合影。后来回到北京休息时,在回家的出租车上,我的包落在车上再也没找回来,这些照片也没有了,这是最遗憾的事情。

  著名画家高小华:我曾经带着我的第一幅成型作品《为什么》的草图去拜见他,他也给过我许多中肯的意见,而且我还临摹过他的作品,所以他也像我的老师一样。

  这样一位让西方人了解到中国油画,创造了华人油画在海外第一个奇迹的人,这么一个有才华的人,就这么去了,真是太令人惋惜了。

  伦敦玛勃洛画廊国际总裁吉尔伯特·劳伊德:我很钦佩他的坚强、活跃的创造力和个人魅力,我很自豪他是我的好朋友。

  陈逸飞是当时中国最重要的艺术家,现在仍然是最重要的,他那被称为是浪漫的写实主义的独特风格是绝无仅有的。

  就让我们像过去一样继续传播他的艺术。

  著名油画家周春芽:作为中国一流的画家,以逸飞的知名度和功夫,逸飞现在画的价格在世界上来说,离他本身的价值都还差得太远,升值的空间还很大。虽然逸飞的画当时在华人画家中已最高,甚至高达近400万人民币,但和德国、美国、欧洲等一流画家的价格相比,还有点低。如今逸飞的画作已成绝响,收藏界的价值规律当然是物以稀为贵,画作价格的飚升不可避免。但能升值到哪种程度,尚无法估计。

  著名油画家何多苓:他的画作的价格,已是世界上一流画家的价格,像以前,安迪·沃霍在世时的画作,也就几十万美元一幅,跟陈逸飞几百万人民币一幅的价格差不多,跟毕加索、凡·高等几个大师的价格相比,差距还大,但大师就只有那么几个,逸飞已经和世界一流画家的画价基本持平。

  四川省美协主席钱来忠: 陈逸飞在华人圈中特别受欢迎,因为特别容易接受他作品中的民族文化情结,他从美国回来,是非常有才华的画家,正处在上升阶段,由于他的才能向其他领域拓展,对他的绘画有一定影响,所以作品的数量有限,现在他又去世了,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很多有识之士,可能会另眼相看,带动起一波逸飞绘画的收藏热。

  上海美术家协会主席方增先: 上世纪60~70年代,陈逸飞参与创作了《黄河颂》、《占领总统府》、《踱步》等优秀油画作品,至今仍使人难以忘怀。90年代创作的江南水乡作品,流露出的怀旧气息,特别是弥漫其中的古典与纯净,尤其动人。

  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我和逸飞的弟弟逸鸣是从小的好同学,经常到他家去玩,后来我和逸飞也成了好朋友。陈逸飞英年早逝,令我几乎不敢相信这是真的。陈逸飞叫书法家胡问遂为老师,每年年初一早晨,只要在上海,总要去向老师拜年。胡问遂过世后,他仍在年初一向师母拜年。1991年,我去美国当访问学者,一天到纽约陈逸飞画室,当时他正在画《浔江遗韵》,已画好了六七成。记得那天,我们谈得最多的是如何将西画的绘画形式,来反映东方的文化。后来,无论是描绘江南水乡的风景还是生动传神的女子肖像,无不体现画家的一种追求:“运用西方的技巧,赋予作品中国的精神”。


  上海油画雕塑研究院院长邱瑞敏: 陈逸飞的“用功”、“钻劲”是公认的。我与陈逸飞曾是上海美专的同学、油雕院的同事,陈逸飞在油雕院时创作了不少历史性题材油画,常常是通宵达旦地工作。一次参加《解放日报》组织的《黄河颂》创作,他把每个部位的道具,包括枪支弹药、模特服装都借来,仔细摹绘。

  画家杨正新:“四清”时,我与陈逸飞在同一个生产队同一间屋生活了8个月。当时没有条件画油画,陈逸飞就把速写本放在口袋里,一有空就画,画农民、画农村风光。

  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徐昌酩:陈逸飞对协会组织的活动一直是比较热心的。1997年,上海美协与浦东新区联合组织海外华人画家,举办“故乡情——浦东行”展,当时陈逸飞已蜚声中外,但他还是抽空创作了一幅作品参展。后来又为浦东设计了大型城雕《日晷》,还担任东方艺术中心艺术顾问。上海开文代会,只要美协邀请,不管多忙,他都会作为特邀代表准时出席。去年10月,陈逸飞担任世博会会徽评委,评审会开了5天,他自始至终参加,从未请过假。

  上海中国画院院长施大畏:可惜!可惜!他对艺术的执著让我敬佩。他是我的良师益友。

  国画家张桂铭:太突然,太可惜了!一颗难得的、经常在闪光的星星陨落了。

  油画家彭鸣亮:他的一生告诉人们,作为一个当代的中国艺术家可以让自己的事业如此具有影响,可以让自己的人生如此充满魅力。希望不久的将来,上海会建一座陈逸飞纪念馆,展示他的艺术人生,让人们永远记住他。

  旅法艺术家龚彦:陈逸飞先生是一个不断开拓艺术新空间的人,是一个充满激情进行多种艺术体验的人,是一个积极向社会推动艺术新观念的人,是一个引领潮流的人。

  上海油画雕塑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李磊:他的《黄河颂》和《攻占总统府》(与人合作)称得上是中国现实主义绘画创作的一座高峰。而在走入国际艺术市场方面,他也是中国画家中较早、较成功的一例。

  东华大学服装学院副院长刘晓刚:在服装品牌打造、模特职业化培训、产业集团化等方面,陈逸飞都运作得很好,其他设计师多半难以做到。在观念创意上,他也自有独到之处。

  中央美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飞云:好友哭泣着告诉我,陈逸飞去世了。我的感觉就是五雷轰顶,因为一个半月前,我们还在北京一起吃饭,那时的陈逸飞精神矍铄,没有一点生病的样子,还和我相约去内蒙古写生。

  陈逸飞刚去世20多分钟,内蒙古的画家朋友就哭着打电话告诉我,我们都沉浸在痛苦之中。由于我在云南不能及时赶过去,于是我就带领着写生的20多位中青年画家在丽江旁做了一个简短的悼念默哀仪式。回到北京,我们油画界还会做一个隆重的悼念仪式来怀念陈逸飞,也是这样才能缓解我们的痛苦。

  因为陈逸飞大我9岁,我把他当做兄长和大哥。20多年的好朋友就这么突然离去,让我们至今都无法接受。

  艺术大师黄永玉: 陈逸飞开创了中国的油画新风。

  著名画家谢春彦: 陈逸飞是一位很勤奋的艺术家,他精力充沛,他最大的贡献就是把中国油画推向国际。中国油画能在这20年来逐步取得国际的认可,与陈逸飞是分不开的。他是海派油画的代表人物,也是一位综合性的视觉艺术家。如果不是这么早走,他肯定会有更大的成绩。这是画坛重大的损失。我为他写了这样一幅挽联:天叫才人去,一枝画笔成绝响。

  浙江省画院院长潘鸿海:去年8月,在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上,我与陈逸飞、梁平波三人联手举办了一个主题为“文化江南”的绘画作品展。我没想到,这次画展,居然会成为陈逸飞最后一次带有个展意味的展览。这次展览展出了包括陈逸飞以上世纪40年代上海风情为题材的14幅作品,该画展的开幕在绍兴引起了极大轰动。陈逸飞从美国回来后,除了在上海博物馆举办过一次个展后,很少参加展览,因为是故乡人的邀请,他才答应了。

  著名画家朱国荣: 陈逸飞作为一位视觉艺术家,他为上海做了许多贡献。从电影来讲,当时拍的《海上旧梦》,记录了老上海的风貌。如今,回头再看,这些老房子都不在了,《海上旧梦》就变成珍贵的历史纪录。在时装表演和服装文化方面,作为一个艺术家,他始终处于领先状态。而在改变上海的城市面貌方面,陈逸飞也是起了很大的作用。无论是浦东中心绿地,还是长寿路改造,以及世纪大道的城市雕塑设计,都凝聚了陈逸飞的心血。虽然这些项目有许多人共同参与,但是他身为艺术总监,他的审美观、指导思想、技术要求,还是贯穿始终的。

下一页第二十一章 各界人士记忆中的陈逸飞(4)上一页第二十一章 各界人士记忆中的陈逸飞(1)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视觉人生:陈逸飞传》
· 第十八章 凡一平眼中的陈逸飞(2)
· 第十九章 胡红一眼中的陈逸飞(1)
· 第十九章 胡红一眼中的陈逸飞(2)
· 第二十章 林杰谋记忆中的陈逸飞(2)
· 第二十章 林杰谋记忆中的陈逸飞(1)
· 第二十一章 各界人士记忆中的陈逸飞(1)
· 第二十一章 各界人士记忆中的陈逸飞(2)
· 第二十一章 各界人士记忆中的陈逸飞(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