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七点半,街道上人多了起来:有带着白色头巾、身穿长袍的毛拉,有形色匆匆、身穿黑袍的妇女,有上学路上边嬉戏打闹边走路的学生。他们的身影映衬着小街旁年代久远、颜色土黄的旧房子,时间仿佛停止了流逝。
过了一会,Afra的女儿和同学们从远处走来,在清真寺门前排起了长队。这是一所女子学校,几十个孩子身高相当,身穿雪青色的校服,带着统一的围巾,就像一个小小的斗篷围在头上,十分可爱。孩子们也不害羞,就像中国同龄的孩子们那样,叽叽喳喳、打打闹闹,还不断用波斯语对我们这些外国人说些什么。尽管我听不懂,但依然被他们的天真所打动。
“跟着孩子们去……看看清真寺吧……给她们多拍点照片。”Afra推推我。当和一群七八岁的孩子,进入有600年历史的清真寺时,再厚重的历史都变得轻松,再严厉的宗教规则都放宽了尺度——因为她们是活泼的孩子。一下子,安静的清真寺变得有活力起来,礼拜大殿内的波斯地毯上,孩子们赤脚奔跑、追逐,时不时的停下来,对着相机摆几个可爱的pose。
女老师们,任凭孩子们嬉闹了一会,把孩子们召集到大门口,和颜悦色的对她们说:“孩子们,打闹够了,让我们了解一下历史吧。”
礼拜大殿瞬时安静了下来,就连最细微的说话声,也能引起回音。我不忍打扰专心的孩子们,收起相机,独自围绕着这座世界闻名的清真寺,寻找她与众不同的美。
行走伊朗,我已经见过许多的清真寺,有粉色温柔的设拉子粉红清真寺,有金碧辉煌的查拉库圣庙(光明王之墓),有格什姆岛面朝大海的清真寺……可是,在伊朗,没有任何清真寺的建筑,会比这座建于14世纪的清真寺更为吸引人。星期五清真寺的大门冠以两座高高的宣礼塔,是伊朗同类建筑中最高的,足足有48米,相当于15层楼的高度。正门的正面全部以瓷砖装饰,主色调是蓝白两色。在清真寺内,有一座长长的连环拱廊将庭院相连。在朝向圣地麦加的方向,有一座圣殿,圣殿有一个低矮但宽阔的、用瓷砖砌成的拱形,拱顶是用精致的彩陶镶嵌工艺拼制而成的。其中,高高的用彩陶镶嵌的、用于表明礼拜方向的小拱门,建于公元1365年,是现存同类物品中最为精致的。
每天5次礼拜,毛拉会登上清真寺俯瞰周围街区的宣礼塔,用悠扬的唤礼召唤大家做礼拜。唤礼之后,巷子里的人们走出家门,走进清真寺。开店的人在店门口摆上一根棍子,表示店主不在,有些店主连棍子都不用摆,丢下无人的商店,径自走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