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海报
策展人:杨卫
出品人:唐俊
展览时间:凉灯 2016年12月23日起(永久展出)
长沙 2016年12月24日~2017年03月24日
展览地点:湖南省凤凰县山江镇凉灯二组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贺龙体育场贵宾楼6楼
主办:湖南省艺尚源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凉灯,黄于纲的一件作品”艺术展将展出艺术家百余件作品,包括亮灯村的巨幅照片、装置、影像、雕塑、综合材料等。此次展览展出的黄于纲这一批绘画及相应的照片、文字及来自老乡家的器物,它们来自于灵魂深处,可以说是反思现代化与现代性的社会学视觉文献,具有言无不尽的当代内涵和现实关怀。黄于纲不仅选择了一个被现代化中国抛弃和遗忘的偏僻山村——凉灯,来作为自己艺术创作的母题,数年来始终如一地加以挖掘,而且还把自己融入其中,长期与当地村民生活在一起,朝夕相处,休戚与共。这种疏离于现代文明的“下放”体验,不仅使黄于纲的人生扎根于底层,体会到了真实的人性与生命的苦难,也使他的作品迥异于当下一些流行艺术样式的表面光鲜与炫丽,而获得了真诚、淳朴、敦厚,以及庄严与肃穆的精神品质。
出工 布面油画 40 X 40cm 2016
秋虹 草垛 布面油画 40 X 50 cm 2016
关于艺术家 黄于纲
2006年作品《年关》获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创作一等奖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赛社会组三等奖中国学院奖最佳美术设计
个 展 2014年11月2日由著名策展人王春辰策划“凉灯”黄于纲的一件作品,北京现实空间 2015年6月7日由著名策展人杨卫策划“凉灯”黄于纲的一件作品,上海证大当代艺术空间
联 展 2011年 作品参赛一三事件,展《凤凰西去20000米》群展,北京晞望艺术馆第三届广州三年展合作作品展《权益亏换空间》 2012年 作品《一家人》,参展“可见之诗”中国写生油画展,中国美术馆 2012年作品《烤火2》,参展“最绘画”中国青年油画展,中国美术馆 2012年“从写实出发”湖南青年艺术家提名展 2012年“段江华和他的学生们"宋庄李安奇美术馆 2013年合作作品《权益亏换空间》参加”未曾出现的声音“威尼斯平行展 2013年作品《求全的母亲和学子》入选中国油画学会举办的“绘画的品格”中国油画展,北京大都美术馆 2014年《患矽肺病的矿工》入围英国约翰莫尔绘画大赛,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 2014年“理想之光”青年艺术家邀请展 ,湖南力美术馆 2014年 作品《就那点事》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 2014年 作品《煤矿工的澡堂》入选2014湖南省油画学会年度作品展,获银奖 2015年 作品《凉灯•单身》入选"江南如画"苏州美术馆 2015年 迚入乡村:拯救不共生当代艺术展 广东美术馆
秋黄 纸本水墨 40 X 40 cm 2016
堂屋系类 布面油画 120 X 150 cm 2016
黄于纲与凉灯
以一个村落为根据地,数年如一日地围绕其进行创作,黄于纲在当代艺术界塑造了一个独特的案例。首先,这是基于他的情感需要,即在变幻无常的当代社会,黄于纲以一种寻根的姿态,去发现和挖掘边远的乡村社会,即是为了完成自我的精神还乡,为自己的灵魂寻找诗意的栖居;其次,也是出于黄于纲对当代艺术的理解,即当代艺术不再是作为一种单纯的审美装饰,而是成了一种社会性的参与,为的是拓展人的感觉空间与认识空间。事实上,从杜尚打破艺术的边界,到博伊斯践行其“社会雕塑”的概念,艺术早已经走出金字塔,成为了人类文明建构的一部分,其语言也不再是一个孤悬之物,而是不断地参与到具体的社会实践中,以此来丰富自身的表现力。中国当代艺术也不出其外,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走出八十年代的空泛形式与文化宣言之后,曾有不少艺术家将观念转换为行动,参与到具体的社会现场,拓展了艺术的边界,也强化了艺术的有效性。其典型的例子,就有任戬等人的“新历史小组”、宋永红等人的“乡村计划”等等。但是,由于当时这些艺术的社会性参与,主要还是以群体的面貌出现,所以,大都流于一时,没能得以有效地延续。而像黄于纲这样一以贯之,独自去发现一个偏僻乡村,以艺术的方式深度参与其中,却是较为罕见。因此,他作为一个独特的个案,极具研究价值。
当然,一位艺术家与一个地方水乳交融地联系起来,需要缘分和契机。这就像艺术的灵感,有时需要碰撞一样。黄于纲也概莫能外,他与凉灯结缘,据他自己说,却是源于一次失恋的经历。因为从小喜读沈从文的小说,对其笔下描绘的湘西有着无限憧憬,失恋后的黄于纲,决意按照沈从文的小说路线,重走一遍湘西。正是在那次失意的行走中,黄于纲意外地发现了尚未开发的凉灯,受其原始气氛的感染,留下来进行创作,自此一发不可收拾,一呆便呆了十余年,不仅在凉灯找到了艺术表现的语言,也由此找到了情感的寄托。这似乎真是应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那句成语,有道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回到凉灯,那是位于湘西凤凰县西北部大山之巅的一个苗寨,因地处边远,交通闭塞,相对比较落后,也极为贫穷。正是因为此种缘故,凉灯很少受到外界干扰,也较少遭到人为破坏,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房子村舍,都还保留着较为原始的形态。这样的原生态,正是勾起黄于纲的乡愁,吸引他扎根于此的原因。这些年,黄于纲不仅画凉灯,写凉灯,宣传凉灯,而且还长住于凉灯,与当地苗民同食同寝,同声同气。黄于纲这种身体力行地植入,一方面是出于对贫困的同情与怜悯,另一方面也是受当地淳朴民风的感召,被原始的生态所吸引。
“艺术源于生活!”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这个文艺理论,永恒是一个朴实无华的真理。因为离开了生活的积淀,艺术只会是空中楼阁。而对生活的积累,不是纸上谈兵,更不是冷眼旁观,需要一种实实在在的生命体验。黄于纲对凉灯的发现与挖掘,没有停留在表面的抒情,而是感同身受地参与,是以生命来践行。这使得黄于纲的艺术,超越了把乡土作为猎奇对象的风情画,也超越了简单的社会化表述与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而与人文精神联系起来,具有了深刻的人文关怀。事实上,黄于纲钟情于凉灯,不仅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精神还乡,为迷失的当代人寻根,更为重要的是,出于他对底层社会的同情,以及对边缘人群的观照。正是这份炙热的感情投入与深刻的人文关怀,充实了黄于纲的艺术内涵,使其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和媒介,油画也好,水墨也罢,抑或是装置、影像等等,都能挥洒自如,且有的放矢,落到实处。而这个实处----凉灯,虽然偏僻闭塞,贫穷落后,但作为一个真实的生活现场,尤其是充满本真的生命形态,又源源不断地为黄于纲提供了创作能量,丰富他的艺术语言的同时,也拓展了他的感受,丰富了他的情感。
2016.12.13 通州
——杨卫
堂屋系列 纸本 2015
一堆辣子和洪茂 布面油画 50 X 50 cm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