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Life after life

Life after life

时间:   2015-08-26 22:27:22    |   来源:    艺术中国
展讯 >

展览海报

展览时间:2015年8月18日至9月18日

展览地点:和美术馆

2015年8月12日晚,天津滨海区发生危险品爆炸。随着无数个现场照片、视频在社交媒体上流转,震动也发生在每个人的心中。面对这样一场灾难,相信每个人都会感受到生命逝去的残酷,艺术,在此时更显得微不足道。

在这次 “Life after life”和美术馆六人展中,艺术家通过作品表述着对生命本质的追寻,使此次展览弥漫着冷峻与疏离的美学气息。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当我们祈愿“逝者安息”时,我们可曾想到“何处为安?何处可息?” 我们是否会去思考“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当人们面对“生命的终结”,去思考和追问人生存在的意义,在虚空、绝望、无助中,努力向上挣脱着寻找答案,最终会发现,这个答案恰恰就在人生的“存在”之中。

对于死亡,福柯曾深情的写道:“使对死亡的思考产生特殊价值的东西,不仅仅是死亡先于舆论普遍代表的最不幸的东西,不仅仅是它有助于承认死亡不是一件坏事,而是它用提前的方式提供了向自身生活回眸一瞥的可能性。在把自己看成是死亡起点时,人们可以判断人们正在其自身价值中做出的每一个行为。”死亡是悬临在每个人面前不可逾越的宿命,人类正是因为有了对死亡的确知,才能洞悉到此时此刻与当下的真实意义,才能在对死亡的畏惧中体验生存的本真和美丽,才能在人生的存在中“成为自己”。

——李俊杰

向死而生——和美术馆六人展

我一直盯着历宝江的那张铜板骷髅看,写实,坚硬的骨头,两只眼睛的黑洞,黑不见底。自开幕以来,我反复与它对视,白天、黑夜,直到感觉不到一丝恐惧,直到可以无视它的存在,就像房间里的一个茶杯,就像朝夕相处的伙伴。生与死,原本就没有距离。

人是被告知有死的动物,生命是一个从出生开始就不断去死的过程。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它,死亡绝对占据了生命的高地,对我们指手画脚,最终一网打尽,让生的全部内容归零。Life after life 是一本英文书名,和永生每看一页就把该页用墨涂黑,最后完成一本无字的黑书,并将这个名字提议为本次展览的主题。文字可以阐释活着的意义,死亡却拒绝一切阐释。在死亡的问题上,艺术的直呈远比哲学的阐述更为鲜活。

这次参展的六位艺术家,分别用绘画、装置、陶艺的方式呈现了他们各自独特的感受与思考。唐志荣的两幅油画作品<>更为温和,蓝、白、黄三种色彩的点铺、交汇,凸显出一个模糊的头骨轮廓,表情黯哑,但有诗意,像渐渐沉入海中的船,披着落日的霞光。李伟明的《无题》系列,当代气质更为明显,无论是像密集的窗户一样的格子图式,还是一堆堆书的背后升起的金黄或亮白的光,都有一种对当代生活的反思与批判,拥挤、凌乱中如何诞生一种自由的秩序。今天一切气势恢宏的建构,未尝不是另一种文明的废墟。李俊杰的两幅水墨画《放下你的忧伤》,通过女孩、兔子、手枪的组合,完整地展现面对柔弱境遇时的挣扎与反抗,这是人生的常态,亦是只有自己知道其坚硬程度的那个生命内核。张琴玉的四件陶艺作品《塔》,细腻润泽,形态各异,但都是向上延升的姿态,将观者的心灵向外拓展,向上提升。

和永生的装置作品还有渗透危险感的《一毫米》,用木炭雕刻打磨而成的《骨头》以及有行为元素的《土长土生》。《骨头》中的三根骨头形状不同,但都细至欲折,散发着黑色的光芒,它是木头燃尽的结晶,更像涅磐后的舍利。这死亡之光来自何处?是一旦存在就永不消亡的生命痕迹?还是死后灵魂的闪现?《土长土生》严格说是行为装置。艺术家本人赤身伏于地面,新鲜的泥土贴身勾勒出真实的身体轮廓,人起身后,在所有空隙处摆放木炭。其形态像死前的最后一个姿势,亦像出生时毫无规矩的舒展。人赤诚来自泥土,又赤诚回归泥土。他还用综合材料制作了绘画作品《苍蝇事件三部曲(一)》,用苍蝇的翅膀粘贴成一个矿泉水瓶形状,瓶子上方有一对翅膀。万物有灵,蝇与瓶也不例外。

展馆的入口处是历宝江的大型装置作品《梦之瓷》,他从搜集两年多的瓷片中挑选出757块形状、色彩各异的瓷片,平铺长15米,宽0.36米,并延生至墙上3米,与他的另一表现旧物光泽的版画作品《Dream》遥相呼应。有一种“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的气势。历史是宇宙做的一个大梦,我们是历史上的碎片,终会模糊,但曾存在。

——林光华

展览作品

《Dream》历宝江
《The ruins of shars》唐志荣
《放下你的忧伤》李俊杰
《骨头》和永生
《梦之瓷》历宝江
《塔》张琴玉
《土长土生》和永生
《无题》李伟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