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共振计划·天津2013"无形之形"

共振计划·天津2013"无形之形"

时间:   2013-12-29 20:14:47    |   来源:    艺术中国
展讯 >


 

 

展参艺术家

戴光郁、景育民、井士剑、秦风、王轶琼、崔宪基、秦冲、李勇政、谭勋、杨黎明、黄筝、关晶晶、丽塔·阿尔布柯基(Lita Albuquerque)、波妮塔·赫尔墨(Bonlita Helmer)、佛朗切丝卡·密特朗(Francesca Mitterrand)、安妮塔·卡彭(Annetta Kapon)、吕克·里斯特梅克(Luc Leestemaker)

策展人:粟多壮、玛琳娜·唐纳(Marlena Donohue)

学术主持:夏可君、唐尧

学术委员会:曾成钢、克提斯·卡特(Curtis Carter)、布鲁斯·比斯利(Bruce Beasley)

媒体顾问:了了、舒向财、Iynn Bo

策展助理:陆曼妮、曾晓翠

主办单位:南京青和当代美术馆、北京当代艺术馆中国雕塑学会、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地点:天津泰达当代艺术博物馆

开幕:2013年12月28日 下午3:00

时间:2013年12月28日—2014年1月25日

支持媒体:国家美术、艺术中国网、艺术与财富、江苏画刊、当代美术家、艺术当代、99艺术网、雅昌艺术网、央视网、东方艺术·大家、当代艺术新闻、北京电视台、渤海早报、滨海电视台、滨海时报、每日新报

从形开始。开始于无形。

以“形”,以“无”之形,以“无形”之形,造形外之象,成象外之大象。 “无形之形”的概念来自于中国传统哲学。 《易经》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道德经》载:“大象无形”。 展览呈现了这样一批艺术家:他们创作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制造视觉的“形式”,而是对东方哲学一种有意或无意的精神体验。作品的创作过程,是一种与内心自性和存在整体的双向对话,是探究真实世界的一种行为方式。创作成果的表现形式,是对“形”的超越,是“象”,是无形之象,是象外之大象。

共振计划·天津2013——“无形之形”国际当代艺术展(The vibrARTion Project: “Forms of the Formless” Exhibition of International Contemporary Art Tianjin 2013)邀请美国著名艺术史学者玛琳娜·唐纳休教授(Marlena Donohue)参与策划,是2012中德文化年期间同名展“无形之形——中国当代艺术展”的延伸与拓展。无论是策展团队构成,还是参展艺术家及作品呈现方式,都体现出两次展览主题的关键词“中国”与“国际”的区别。如果说2012中德文化年期间的“无形之形”中国当代艺术展是中国艺术家面对西方观众的中国独唱,那么2013年的“无形之形”国际当代艺术展则是中西方艺术家的国际合唱。

在“共振计划”的视觉平台上,中国智慧与西方哲思将直接面对,再次碰撞。期待此次中外艺术家及中西方观众的激情“共振”能擦出火花,点亮当代艺术的“世界午夜”。本次展览是“无形之形”的第四回展览,之前在德国卡尔舒特艺术中心、北京寺上美术馆、湖北美术馆的展出都受到了广泛关注。预计第五站将于2014年春在北京当代艺术馆展出。

项目背景:

关于“共振计划”: art (艺术)+vibration(振动) =“共振计划” (vibrARTion) 。共振是生成能量的物理过程。艺术是激发情绪的心理过程。无论是宏观世界还是微观世界,振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与艺术共振,我们的世界充满精彩。"共振计划:走向世界的中国当代艺术"从中国出发,是一个具有中国质感、探寻东方艺术和哲学本质、既重视传统亦关注当下的持续性艺术推广项目,内容涵盖雕塑、绘画、影像、装置、公共艺术等各种艺术式样,目标是推动中国当代艺术走向世界,与国际脉搏律动,向世界呈现呼吸的、脉动的、真实的中国状态。 “共振计划”由北京当代艺术馆馆长粟多壮发起,首站于2012中德文化年期间在汉堡市Großen Bleichen大街举行,至今已在中国、德国、丹麦举办8次重要展览。"共振计划:走向世界的中国当代艺术"分为展览与出版两个部分,两者相互独立,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