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农属于这样一个出类拔萃的画家群体,他们维系了中国绘画3000多年的生命。通过生命一词,我想说的是这如同不断长出嫩芽的植物一样永葆着青春。陈伟农使用的是自古代王朝起就创造了中国画艺术瑰宝的三个法宝:纸,笔,墨。他继续着文人骚客探寻人与世界秘密之间关系的精神。他继承了大唐帝国艺术家的传统,将书法与绘画这两种孪生自笔墨、价值相当的艺术形式运用得炉火纯青。
米.歇尔—金 (法国国家美术协会主席)
陈伟农在两种文化之间这样的游走,让人想起起巴黎对中国艺术家的持续的诱惑力。如同他那些伟大的先辈们,徐悲鸿、赵无极和朱德群,陈伟农所继续进行的绘画创作,从中国书法借用了结构和形式上的要素,来形成纸上的作品,但他更进一步借用了他处的色彩渲染手法。他因此实现了美妙的结合,展示了原汁原味的中国现代艺术,它并非完全抽象,而是依然扎入根系之中,并在大自然蔓植于人周围的现象当中释放他的情绪......
柯孟德(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博士、法国国家科学院中国专员)
虎为属相、人如其名,乡土名士、意指神农氏,华夏文明之神话英雄。
陈伟农,1962年9月21日生于沿海的浙江省海宁市一个村落。
墨之缘起
陈伟农自幼家教颇好。1974年,父亲送给他一幅熊猫图画,令其兴奋不已:自此,他决定潜心研究此艺术表现形式,并聚焦于深入了解宏大的主题,如徐悲鸿的马,或是道家传说中为躲避丈夫后裔的怒火、逃往月亮的美女嫦娥。
80年代,他预备参加全国大学入学考试:在不断的尝试期间,他回到了自己的故土省份,从事农耕,兼做油漆工。他潜心阅读了十七世纪的“芥子园画谱”。在这本亦堪称绘画百科全书的手册里,他独自领悟中国水墨书法艺术和绘画;其学识得到张国良和何钟台两位老师的认可。陈伟农开始参加省内的一些展览。
1985年,他成功通过浙江美术学院考试。大学的课程既包括游走名胜访学,也伴随着大量个人创作;在青年求学期,他的作品被一些重要展览选中。1988年毕业前,他曾赴敦煌莫高窟访学,之后成为青少年宫的美术老师。作品参展得以为继,1995年,他的《竹墨》作品曾在台北中正纪念堂展出。
陈伟农走向国际更多一些,一方面他参加了一些国际展览、博览会和国际沙龙,另一方面,通过业内的接触,他在若干西方画廊进行了展览(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瑞士、英国,等等)。2002年,他在巴黎的梅耶·梅尔斯画廊举办了展览。上世纪90年代末,他经营起了一家茶艺馆,这使他更为接近原汁原味的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眷恋,丝毫没有影响陈伟农在法国不断增强的影响,他参加了诸多展览(博物馆、文化中心、画廊,等等),展示自己在水墨画、书法的创作。
笔阵图系列作品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