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刘辛夷、王韬程、叶甫纳三人展

刘辛夷、王韬程、叶甫纳三人展

时间:   2013-02-19 15:02:08    |   来源:    艺术中国
展讯 >

 

展览时间:2013.02.28 - 04.28

开幕时间:2013-02-27 18:00

地点:余德耀美术馆(雅加达)

策展人:田静

艺术家:刘辛夷、王韬程、叶甫纳

 

雅加达余德耀美术馆(Jakarta Yuz Museum)是个有趣的地方。位于当地富人区一间装潢上酷似著名的拉斯维加斯“沙漠通道”(desert passage)的商场内,上下五层的空间原本设计为商铺,在华人收藏家的灵感下2008年意外的成为当地第一间有正式执照的私人美术馆。说它有趣是因为它和周围“邻居”的奇特关系。美术馆在商场内显得十分低调和神秘,总是关着门,外面的人隔着涂成暗色的玻璃橱窗看不到里面。做为邻居,商场中出售咖啡、点心、印尼服饰的买卖人与美术馆朝夕相对,却永远不明白这里面在干什么?邻居们能感到自己和它之间的唯一联系,是每隔三四个月展览开幕时,这里会涌来很多衣着光鲜的人,为了方便客人进出,美术馆门口的摊位会被礼貌的请走,“放假”一天。在这里,同一个地方被玻璃橱窗隔出两个平行世界,艺术和市井各自上演着戏码。这种有趣的现象不禁让我们这些习惯了艺术的人们开始思索:艺术在不同的人群中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带着对“邻居们”偏执的“关怀”,我们迎来了“入戏出戏”这个展览。这是雅加达余德耀美术馆第一次对初出茅庐的年轻艺术家敞开大门。我们邀请了三位中国艺术家刘辛夷、王韬程、叶甫纳,他们经历上的共同点在于都是在国内接受了美术学院教育后又到欧洲继续深造,直接和世界当代艺术的发展语境产生了交集。这使他们的艺术语言和视角都更加多元。

“入戏出戏”这一主题灵感来自于三位年青艺术家不约而同地通过“扮演”的方式进行实验和创作,这种艺术实验舍弃了宏大叙事的形式和视角,从身体的微观参与和感受出发,进而寻找真实与幻象,自身与创作的关系。于是我打算用"戏"为线索来贯穿整个展览。雅加达余德耀美术馆的空间一共五层,被三位年青艺术家分而治之。一至二层是刘辛夷的政治冷笑话;四至五层是叶甫纳的自我考古;中间的第三层是王韬程类似工作室开放日般的私人独白。三个人如同是一部蒙太奇电影中的三位主角,在各自的空间中扮演各自的角色,三个故事在剧情和空间上看似毫不相关,偶尔在意识流或抽象维度上产生交集。艺术家由“扮演”而入戏,最终还是要走出戏外,找到答案和解决方法。这样看来“入”和“出”的转换过程要比"扮演"本身更让人着迷。

这个展览最初是为了讨论一个话题:包括年青艺术家、策展人和一切艺术从业者,我们在世界上扮演的角色是什么?我们将通过扮演自己依托的那个角色如何感知和关怀世界?经过后来的研究,我想这个展览同时还可以在另外一些微观问题上带给观众一些启发——1、身体介入这种创作方式在当代艺术中的运用;2、角色扮演这种创作语言为何如此吸引人。3、在身体介入或者角色扮演的创作过程中情感与观念、主观与客观如何角力和拿捏。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这是感性又善于思辨的中国人喜欢发出的感概。所谓演戏的是疯子,艺术的创造需要精神层面的某种迷狂。我相信三位年青艺术家都还在他们各自艺术生涯的起点如痴如醉的"入戏",通过自己扮演的角色努力探寻,这些探寻新鲜、直接且自由,让我们感受到了艺术的未来和希望。当然,三位年轻人在陶醉于“入戏”的同时也有着些许面对“出戏”的彷徨,我们乐观的期盼,他们在艺术的道路上拨云见日,出入自由。

我依然念念不忘我的“邻居们”。借着这次展览的机会,我们在橱窗里安装了一面镜子做为宣传海报。以往“邻居们”透过玻璃橱窗望进去一无所获,这次能在镜花水月的倒影中反观到自己。在照镜子的那一刹那,人们是否能够感受到一种类似“入戏”的短暂错觉?我并不知道。这是我借本次展览希望送给美术馆“邻居们”的一份礼物,一种切身的艺术体验,尽管最终很可能是我的一厢情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