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文章”当代水墨研究系列展

首页> 展讯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12-28 11:01:24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进入元代,文化统治者虽然推行民族压迫政策,实行严格的等役制度,但在文化上不但很少干预,还甚至主动吸收汉文化的优点为他们的统治服务,所以元代文化气氛较为自由,宽松的,绘画基本不受统治者的影响,文人士大夫成为了创作主体。元代赵孟頫提出“书画本来同”,将书法用笔引进绘画之中,强调书法与绘画的关系,如此将写意性上升了一个高度。经过自此,崇尚笔墨意趣的文人画成为传统。

经过唐五代的初创、宋元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中国文人水墨画无论在技法还是理论上都更加成熟完善。明代董其昌以佛教禅宗分南北二宗为喻,推出了山水画的“南北宗论”,将文人水墨画推向高峰。文人画同民间画、画院画的分界更加明确,文人画概念的内涵也更加清晰。从技法上来讲,明清水墨画的笔墨技巧已十分纯熟,墨的地位越来越高。从理论上来讲,宋元时期零星的、不系统的文人画论,在明清时期得到了总结。画论家对文人水墨画的特征的认识更加清晰,有关文人水墨画的技法、境界的探讨更加深入、细致。

较中国山水画而言,水墨写意性在人物、花鸟画中转变较少,但也通过骨法用笔、气韵生动等实现水墨画中的写意性。

在“五四”运动之后,诸多杰出的中国学者和艺术家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留学西洋,凭借自身中国传统的深厚学养,走上与欧洲现代艺术风格直接碰撞的探索路程,这在中国绘画史上并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对西方现代艺术思潮作出了强有力的回应。水墨画创作出现了中西合璧的状态,传统的中国画语言又进行了一次分化。徐悲鸿、蒋兆和、林风眠、刘海粟等用吸收外来文化精华的方式丰富了中国画语言,“写意性”也随着表达方式的改变增加了新内涵。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全国美术学院的成立与不断的发展,美术教育方式也逐步规范化,在教学中加入了素描、色彩等科目,学生加强了造型、光感训练等,于是水墨画也在这种情况下得到了新的发展,在本土的意义上形成了越来越多的面貌。

“‘水墨文章’——当代水墨研究系列展”作为武汉美术馆推出的一个学术研究性展览系列,聚焦于水墨艺术在当代的多元化发展成果,积极探讨水墨艺术在当代发展的多种可能性。本次展览作为系列展览的第一回合,主题为“写意精神”。旨在梳理现、当代代表性写意画家的艺术成果,探讨传统水墨写意语言在当下不同形式的艺术表现及其所蕴含的内在精神。 在此基础上,我馆选择了十二位具有代表性的优秀画家,参展作品题材涉及人物、山水、花鸟等。从他们的作品可以看到,他们虽身处中西文化不断碰撞的社会环境中,但他们的作品并未丧失中国艺术本体的趣味,仍然以中国骨法用笔为根基,笔墨意趣终究是他们与传统画家遥相呼应的纽带。我们以期在这些画家的作品中,挖掘出水墨画的写意精神。因为,这无论对于水墨艺术在当代文化多元的现状中找到自身的发声立场,还是对确立构建开放的水墨画语言体系的基线都显得颇为重要。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水墨文章’——当代水墨研究系列展”,能够吸引来自专业人士以及市民们的更多关注水墨艺术的眼光,引发更多讨论水墨艺术的声音。在这些从当代文化视角投来的关注眼光与批评中,必定能对中国传统水墨艺术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梳理与拓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清晰地梳理出水墨艺术内在的承续性,拓展水墨艺术向当代转型及转换的可能性,从而实现水墨艺术在当代多元文化格局中的独有的东方艺术的价值。

 

武汉美术馆馆长 樊枫

2011年11月3日

 

     1   2  


简 介

 

相关展讯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