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使用者,研究设计
我们的设计已经离开使用者,走得太远太久。也许,我们的设计师也可以这样做设计:在设计之前,了解和研究使用者;在设计之后,请使用者帮助我们作测试,提供反馈建议。一些来自美国伊利诺理工大学(IIT :Institute of Illinois technolegy)的设计学院( Institute of Design,简称 ID)的设计教育方法引起我们的注意。ID是全美第一个工业设计博士点的学院,它是北美最劲的高端设计研究所。他们致力于“用户研究”,并将一种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人种志”引入到设计界,这是一种基于对真实使用者的研究。人种志(也译为“民族志”、“俗名志”),其英文对应词为“ethnography”。其中ethno意指“一个民族”, “一群人”或“一个文化群体”(陈向明,民91)。而graphy是绘图,画像的意思,所以,Ethnography的意涵便是“人类画像”,并且是一种同一族群当中人们“方向或生活”的画像(Wolcott,1997)。Ethnography 原为社会人类学者以参与观察的方法,对特定文化及社会搜集制作资料、纪录、评价,并以社会或人类学的理论,来解释此类观察结果的一种研究方法(刘仲冬,民85)。人种志是人类学者主要的研究方法。它包括最初的搜集资料和而后的资料整理。对于设计来说,我们可以很好地学习人种志的收集资料的方法,然后也可以同样地借鉴人类学家的整理资料的方法。人种志的收集资料主要包括观察法、访谈和其他常见的问卷法等。后期资料整理常用的方法是个案描述、比较法、归类法等。这些的描述和说明将成为其他设计师或甲方了解使用者情况的一种途径,并且也用于表达设计师的个人观点和理论依据。人种志中的观察法主要包括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在对目标者的观察中,研究者可以完全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观察(非参与性观察),完全不告知目标者他正被观察,从而得到十分真实的现场资料。研究者也可以完全以真实的群体成员的身份出现(参与性观察),在参与过程中捕捉最真实现象和目标者最内在的想法。这两种观察可以避免“观察者效应”(人们一般会在得知被观察时表现得不同于平时所为)。设计师可以使用的访谈法主要的是深度访谈。这类访谈比较适用于验证一些设计假设。深度访谈使得访谈者可以随时在访谈中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和观点,并追寻直到形成结论。人种志要求设计师不同程度地参与到使用者的真实使用中去,在自然的情景下观察并收集素材,以描述性方式记录资料,从而推断出结论。因此设计师使用人种志的研究不仅能保留大量丰富具体的细节,也同时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戴力农.2006)
在2006年,我们对上海地铁的使用者做了一些研究,经过几百次素材收集,数轮数据分析后,地铁设计系统的本质从纷杂的表象中浮出水面,我们找到了上海地铁使用者的25种需求,并且将这些层次定义出不同的层次,建立了层次细分模型。这次研究第一次从设计角度全面系统地解析了上海地铁使用者行为的动机。在这些工作的过程中,人种志的方法被大量地应用。这里,以其中的一部分内容为范例,说明如何可以通过这样的研究帮助设计师了解使用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