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您的位置: 首页 > 热点关注 > 设计·新媒体

《果冻时代》展闪亮安特卫普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9-24 09:47:39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卜桦 《慌慌》,动画,3'25'',2009

 

欧罗巴利亚中国年和上海周的展览“果冻时代——中国当代艺术新势力”于2009年9月24日在安特卫普摄影美术馆开幕。

中国当代艺术在充分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艺术底蕴的基础上,立足东方、面向世界,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貌,并日益成为国际当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果冻时代展览旨在全面考察中国1980年前后出生的艺术家,关注他们的生活方式,创作倾向及创作特征。果冻原为西方的一种点心。1985年第一条果冻生产线被引入中国。果冻在中国历时24年,与1980年前后出生的这一代人共同发育成长。展览借用”果冻”的形态、性质,隐喻既具有当代国际艺术视野,又对中国的艺术史和艺术未来拥有各自的理解与观点的年轻艺术家.本次展览全面呈现今日都市青年艺术全息生态,通过绘画、插画、雕塑、录像、摄影、声音、建筑、文学等形式,力求从各个层面和各个角度立体地呈现中国果冻时代的艺术面貌、跨领域的艺术探索及其发展趋势,进而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实践中形成果冻时代的艺术特征:从观念的转换到图像的转换。本次展览结构由婴儿化的青春、未来肖像学和纷杂的全球化景象三个部分组成,将分别从果冻时代人的文化、心理、形式与语言表达以及生活方式对主题进行阐述。策展人张晴说:“他们对艺术的思考更为本质与个性,对艺术的实践更为复合与尖锐,对艺术的讨论更为广阔与理性。可以想象得出他们是一群21世纪的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艺术家,使得中国未来的艺术生态进入到一种浮游自律的状态之中。”

欧罗巴利亚中国年总协调人吉尔尚女士说:“近年来,中国和比利时两国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日益繁荣,上海和安特卫普更是在1985年就成为了姐妹友好城市.为推动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两国友好关系和两国人民的友谊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安特卫普摄影美术馆馆长普尔先生对本展高度评价;“此次,借“欧罗巴尼亚中国年”的机会,67件(组)新锐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得以来到安特卫普摄影美术馆展出,这无疑是中国和比利时文化交流方面的一件盛事,对于上海和安特卫普这两座深有渊源的城市来说,这次展览也为双方的文化交流创造了一个崭新的机遇。通过本次展览,也能让比利时的观众进一步了解当今中国本土艺术的发展,了解今日都市青年的艺术生态,了解当代中国青年的文化理念和生活状态。”

 
陈赟 Who am I 效果图 数码绘画,D:44cm,11件,2008


 

 
陈赟 Who am I 之房奴


 

1   2   下一页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人人都是艺术家”——第八届“德国周”开幕
· 中国青年影像艺术家实验电影(影像)作品展
· 城市索引——数字艺术中国
· 中国数字艺术“独立宣言”
· “数字时代的视觉革命”交流论坛21日举办(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