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记者 李锋 文/通讯员 肖湘
一天到晚对着一块石头,自然是寂寞的。哪怕,石头里会长出花来。
长沙往东大约100公里,浏阳永和镇大溪河里,有一种长着菊花的石头。自永和人欧阳锡藩拿石头做了一方砚台始,浏阳菊花石雕已延续274年。
这些两亿多年前二叠系下统栖霞组灰岩段的方解石,有“花”的只是大约20厘米薄薄一层。从1989年起,人们不再需要拿着五六米长的钢钎去水下弄原石。机器铲起来的毛料,被送进各个作坊。它们也不只是来自河中。附近的山料花色密度虽然大一些,但始终比不上河里的石头润,也缺了那么一点瓷的质感。
浏阳市才常路上有一排菊花石展示店,那些充满质感、静静怒放的菊花,安静地讲述着一个个故事。2008年,浏阳菊花石雕技艺成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同一年,38岁的陈继武成为省级美术工艺大师,大概是当时最年轻的“大师”了。
从事菊花石雕24年来,陈继武不记得自己亲手雕过多少块石头。初学时那一套传统的雕刻工具,如今已成为道具。但即使有电动工具的今天,一块美丽的菊花石雕的落成,依旧不容易。
石亦有道。从追求型,到追求意境与人生感悟,最终都呈现在一块块雕刻上。这也是雕刻艺人与2亿年前石头的一次凝视与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