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讯
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呈献2019年以来最大规模一届展会
关于故宫博物院北院区,你想知道的都在这儿!
2023年必看的大师展览
浦东美术馆与英国泰特美术馆携手,发起“美普绘”少儿艺术家培养计划
2023年2月28日下午,浦东美术馆与英国泰特美术馆共同宣布其联合发起的“美普绘——少儿艺术家培养计划”正式启动。
2023-03-02 17:38:51
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呈献2019年以来最大规模一届展会
2023年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将是2019年以来最具规模的一届,汇萃来自32个不同国家及地区合共177间艺廊,涵盖亚洲、欧洲、南北美洲及非洲。
2023-03-02 16:24:07
发力“数字”赛道 写好“融合”文章 ——《中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年度盘点报告(2022)》预测行业新机遇
由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主办的《中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年度盘点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暨研讨会于2月25日成功举办。
2023-03-01 22:10:06
刘商英:十二年,穿越万里荒原,用身体触摸自然
近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师刘商英个展“在世界之间行走”在TAG·西海美术馆正在展出。此次展览与空间设计围绕艺术家五次行走项目的代表作品,分别以“行走”“邀光”“世界”“诗篇”和“彩虹”作为展厅主题。这也是艺术家刘商英近年来对多年创作经历的一次全面性展示。
2023-02-27 17:14:21
聚焦《永恒的祭献:中国古代青铜礼器》大展(4)第二幕:宗庙
让我模仿世界名著中最有名的开场白之一,梅尔维尔(Herman Melville)的小说《白鲸》(Moby Dick)的第一句话(“Call me Ishmael”),说:“请叫我宗伯,我是西周掌管宗庙祭祀礼仪的官员,我将带您去参拜西周的宗庙。”
2023-03-01 08:47:50
宇宙,家,数据和归来——黄心健的VR世界
木心曾说,有了宇宙观,才有世界观和人生观。希腊人认为宇宙起初是一片混沌,直到光明和白昼的出现创造了万物;老子说在宇宙面前万物都是平等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2023-02-28 14:58:14
“逐梦寰宇问苍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十年成就展”国博启幕
2月24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中国国家博物馆携手共同举办的“逐梦寰宇问苍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年成就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2023-02-27 15:09:28
将集体记忆熔铸其中——托萨蒂个展“NOw/here”米兰展出
托萨蒂的艺术实践侧重于历史、政治和精神层面的集体和记忆概念。 他的作品均是长期详细研究的结果,他从视觉艺术、表演和建筑中汲取灵感,创作雕塑作品和特定地点的大型装置。
2023-02-27 14:50:22
万象从流的体象者——“炁象”:马路的艺术
一片深蓝,铺天席地,扑面而来,充塞着整个画面。蓝色的深腹,埋着无尽的沙砾,地平线遥在天边。一抹玄白在极深处炸开,似云似雾,似柔蔓似延绵,最能让人纤想梁朝吴均描写富春江的文字:“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023-02-26 15:13:13
火爆出圈的20世纪珠宝艺术大展丨《铭心——20世纪Vintage胸针艺术》新书在清华艺博发布
《铭心——20世纪Vintage胸针艺术》一书同名展览于去年11月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启幕,迄今热潮不断。展出及收录书中的143组/938件藏品全部由古董胸针收藏家郑莺燕提供。
2023-02-26 08:39:59
“生动江南 立体苏州”第六届苏州·金鸡湖双年展4月重磅来袭
2月24日上午,2023第六届苏州·金鸡湖双年展新闻发布会在苏州工业园区举行。本届双年展以“生动江南 立体苏州”为主题,设有三大主题展、一场学术论坛和二十余场平行展,自4月15日至6月25日期间向公众免费开放,展期70天。
2023-02-25 23:22:27
“文化、艺术与科学的融合创新发展论坛”暨“非遗保护创新成果展”在中国科技馆启幕
2月24日,“文化、艺术与科学的融合创新发展论坛”暨“BMW中国文化之旅非遗保护创新成果展”开幕式在中国科学技术馆举行。
2023-02-25 23:12:35
黄龙:梦境的回溯,带来不一样的爵士与诗歌
在黄龙的作品里,抽象与具象,均无关乎对客观世界的描摹,而是作为不同的语汇,共同构成他对已知或未知事物的强烈遐想。
2023-02-25 11:27:08
《中国美术教育年度发展报告2022》发布暨研讨会举行
2月25日,《中国美术教育年度发展报告2022》新书发布暨研讨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中国美术教育领域第一份年度发展报告诞生。
2023-02-25 22:52:32
“美术史学的先行者:王逊先生的经历与写作”——《中国美术史稿》新书对谈活动在单向空间成功举办
2023年2月24日晚,上海书画出版社策划的王逊学术系列活动之第二场在北京单向空间举行,本次活动的主题为“美术史学的先行者:王逊先生的经历与写作”,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和北京单向空间联合主办。
2023-02-25 11:45:15
国内最大规模设计类大展如何引领新风尚?第四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为您揭晓
小到一枚胸针、首饰,大到建筑设计和文化聚落规划,从海报、年画、视觉标识,到服装、医疗、汽车、机械,甚至航空航天……设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它不仅满足和便利着人们衣、食、住、行的生活诉求,更在潜移默化中引领着新的风尚与生活方式。
2023-02-24 13:55:20
聚焦《永恒的祭献:中国古代青铜礼器》大展(3)第一幕,万物有灵
假如世界上真有英国作家威尔斯在1895年就幻想的《时光机器》,而你又是那个踏上时光之旅的幸运儿,穿越到了商代,你立马感觉自己像中了蛊,投身在一个神鬼人混杂的世界中。
2023-02-24 09:37:20
施拉泽·赫什阿里大型个展“根茎”将亮相龙美术馆(西岸馆)
2023年3月5日,施拉泽·赫什阿里在中国的首次大型美术馆个展将于龙美术馆(西岸馆)拉开帷幕,展期至5月7日。此次个展汇集了赫什阿里的近期大幅绘画新作、组合式雕塑及一件大型沉浸式声音影像装置,探索哲学、宇宙、地理、物理及信仰相关的主题。
2023-02-22 16:38:28
“德国现代设计1945-1990”特展开幕:呈现战后德国设计一段交织的发展路径
展览共展出战后德国设计作品300余组/件,涵盖平面设计、工业设计、家具设计、照明设计、室内设计等诸多门类。
2023-02-22 13:59:40
策展人吉竹美香谈草间弥生(下):她的艺术是“无限”的,消融了多种文化
草间弥生总是将自己视为是一个独立的艺术家,不是亚洲艺术家也不是美国艺术家。她在漫长的艺术生涯中尝试了前卫艺术、日本艺术、超现实主义艺术、抽象艺术、极少主义艺术、行为艺术、实验艺术等等多种艺术风格。
2023-02-22 09:34:08
聚焦《永恒的祭献:中国古代青铜礼器》大展(2)序幕
穿过交织着音乐的淡蓝光瀑,观者进入第一个展厅:序幕。首先进入他们视线的是一方巨大的、透明有机玻璃所制的“悬幕”,吊挂于观者和天花板之间。
2023-02-22 09:34:08
策展人吉竹美香谈草间弥生(上):艺术于她是一种治愈的力量
草间弥生坚持进行创作,已经有超过900多件作品了,对于一个长期居住在精神疗养院的人来说,实属不易,非常得令人佩服与惊叹。对于草间弥生来说绘画就是她赖以生存于世的牵绊,艺术对于她来说是一种治愈的力量。
2023-02-21 15:45:05
“宋元海丝宴”亮相国博丨来宋元做个有格调的“吃货”
2月20日,“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完成首期提升改造,“宋元海丝宴”惊艳亮相。
2023-02-21 11:44:36
画笔下的生命日记:蔡锦个展“女人花”亮相“頌”艺术中心
蔡锦是中国1990年代以来最具代表性的女性艺术家之一。亲历了“85新潮”、“后八九中国新艺术”等中国当代艺术发展最关键的那一个年代,也参与了很多西方社会的艺术实践,最终锻造出她自己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和语言,在中国当代艺术史的历程中占据一席之地。
2023-02-21 11:24:42
8000余件艺术精品共襄盛典,北京保利2022秋拍明日举槌
7大门类、36个专场、8000余件艺术精品,为业内藏家、艺术爱好者呈献了一场融贯古今中外的艺术盛典。
2023-02-20 14:48:55
广东画院“根植南粤”开幕,87件佳作讲好广东故事
本次展览汇聚了广东画院在职画家、主题创作特聘画家以及7个地市美协、画院的主要美术创作力量,集中呈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创作以及表现广东及大湾区人民生活环境发展变迁、现代化社会进程发展、粤东粤西两地新时代城乡发展面貌等不同题材的80余幅作品。
2023-02-21 21:15:00
一个前所未见的中国古代艺术大展——《永恒的祭献:中国古代青铜礼器》即将呈现
此展将是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亚洲部主任柳扬博士和叶锦添先生的一次天衣无缝的合作。展览将从该馆收藏中精选出150多件中国古代青铜礼器,呈现三千余年前先人敬天崇祖的祭祀文化,以及神秘华美的礼器艺术。
2023-02-20 13:20:24
聚焦《永恒的祭献:中国古代青铜礼器》大展(1)开场
我建议他使用本馆藏一件铸于西周昭穆王之际的青铜簋上的图案,因为这件著名的郭伯簋上的纹饰形同孔雀的凤鸟纹,独特、罕见,而又美孚美仑。
2023-02-20 13:20:24
一份来自宇宙的终极浪漫 | 打卡中国科幻取景地
中国人对宇宙的想象,总和一种宏伟史诗的浪漫联系到一起。在摄影,在图像,在千百遍文字的勾勒和猜想之中,人类的命运和宇宙息息相关,无论那些遥远星系是如何与我们天各一方,经过数十亿年旅行到达地球的光线,终究把我们牵引到一起,于是一次又一次抬头,一次又一次极目远眺,在无涯的时间里一次又一次相遇。
2023-02-18 11:35:03
李家山水的绘画贡献:从李可染到李玉双——一次绘画知觉现象学的深入研究
作为李可染先生的大公子李玉双先生(出生于1935年),自幼跟随乃父学画,尽管自己所学专业是理工科,1971年,李玉双开始研究人类视觉与艺术的关系,制作相关模型并尝试视觉试验,对于光学有深入研究,逐步形成一套独特的观察方法和绘画体系。
2023-02-17 20:25:42
1
2
3
4
5
6
7
8
9
10
1005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