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关于 “假山石”

关于 “假山石”

时间: 2009-06-11 09:42:54 | 来源: 艺术中国

“假山”,顾名思义,它不同于一座真山。它没有山的雄伟气势,也不可能再现中国三山五岳的剑竣宏伟。假山是中国式园林的产物,是中国环境艺术中的一种特有的装饰方法,它与古典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花木园艺共同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园林综合艺术品。它虽不及真山之大、之险,但因它取之于天然山石,再经人工组合、叠造,“随为人作,宛自天开”,尤为能给以中国山水画为美术传统的中国人带来真山真水的假想。较为著名的中国苏州园林,以及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都淋漓尽致的把那种“亭台到处皆临水,屋宇虽多不碍山”的“曲径通幽”的悠闲适意的人生观表现出来。多少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吟咏的诗句也对其大加赞赏,人们形容假山为“有形的诗,立体的画”。由此,假山的形式自唐宋以来至明清,大量进入私家园林。这种遍布大江南北的园林艺术,成为表现中国传统文化中闲情逸致、回归自然的代表形式。

“假山石”作为构成这些园林景观中的重要象征,以形状怪异、玲笼剔透的真山石所叠积,形成其独树一帜的传统艺术风范,延续至今。它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观念,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为了随时随地的感受到这种和谐,需要一个假借物用来满足这种精神神游,于是,用假山石叠成的假山充当了这种角色。在“红楼梦”这部经典的中国古典小说中,主人公贾宝玉曾批判过这种模仿自然而弃求其真的假装诗意的文人情结,但立即遭到其父亲的严厉训斥,可见这种传统在中国的根深蒂固。

随着时代的变迁,世界文化的相互浸透以及西方工业文明的闯入,我们已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数字化、科技化、信息化的现代社会,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面临着巨大的冲击,生活在这种节奏紧张的社会中的现代人已无暇顾及那些需要有足够的闲暇时间才能观赏的艺术。我们每天面对的是林立的高楼大厦;川流不息的车海;熙熙攘攘的人群,健硕的物质欲替代了传统文人的超然闲适。而当今的城市改造也并非照搬西方体系,更多的是溶入了中国传统,采用中西结合的方式来建造新的城市环境,这其实是进入了即非西方也非中国的无体系文化状态。假山石离开了古典园林,大量出现在这些新建的建筑环境中,正是反映了这种无体系状态下的一种临时性措施。朴素的石文化与西方的玻璃、水泥建筑的结合构成了一幅中西文化结合的怪象。

我一直试图寻找一种方式来解决这一矛盾。正如古人以假山石来表达其精神追求,我选择了不锈钢这种工业材料,借用它光亮反射、“永不生锈”的特点,将其覆盖在石头上拓下自然的肌理,复制出同样的真正的“假山石”,替换下那些“不合时宜”的“假山石”。以此象征某种精神价值的转换和现代人对物质的奢望。我认为我再现的是一个事实,但我并不阻止人们的假想(从精神想象到物质想象),因为平面不锈钢板本身的晶亮浮华由于被石头肌理的改变,呈现出一种游移、不确定的光彩,更突出了“假山石”的真正含义。我的愿望是以此提醒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再次的注意到传统与今天的某种内在关系,找到建构我们现代人生活体系的某种事实,而非对现实的视而不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