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潘公凯

潘公凯

时间: 2009-03-31 16:40:35 | 来源: 艺术中国


    潘公凯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男,1947年1月24日出生于浙江宁海,著名中国画家、美术理论家,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系原浙江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画大家潘天寿之子。

    1964年就读于浙江美院附中,

    196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附中,受“文革”影像,下放农村;

    1968年—1979年,在浙南贫困山区从事农村文化工作和美术创作;

    1978年在浙江美院国画系进修,

    1979年—1986年,任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助教;

    1986年—1987年,任浙江美术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讲师;

    1987年—1992年,任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副教授;

    1992年—1994年,赴美国伯克利大学东亚研究所访问学者;

    1994年—1996年,任中国美术学院研究学部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浙江省美协副主席;

    1996年—2001年,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兼任浙江省文联副主席、省美协副主席;

    2001年 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

    荣誉称号

    1991年10月被国家评为“有特殊贡献知识分子”。

    旧金山美术学院荣誉博士。

    出论文集

    《限制与拓展》

    专著

    《潘天寿评传》

    《潘天寿绘画技法解析》

    主编

    《潘天寿书画集》(获国家图书奖)

    《现代设计大系》

    编撰

    《中国绘画史》

    潘公凯教授在艺术方面的造诣也令人仰慕,曾多次在纽约、旧金山、香港、巴黎联合国教科文总部等地举办大型个人画展,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潘先生在2004 新写意水墨画邀请展研讨会上论述“写意”背后的文化结构,认为“新写意”这个展览的构想很好,很有现实意义。目前,中国画画家队伍庞大,从第十届全国美展的国画作品来看,为了能让作品入选,不少画家的作品中“做”的成分比较多,在评选过程中,评委们普遍觉得国画看起来很累,几乎见不到抒发性灵的、很“痛快”的作品。如果把“写意”看成是一种画风,那么可以说,目前这种画风低靡。因此,这个展览的举办很有意义。刚才的发言者都讲到了“写”和“意”,无论是中国画还是西画,其背后都有一种价值结构、文化结构。中西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中外“写”的形式语言中都包含有独立的审美语言,这才是问题的核心。“笔墨”是历史形成的复杂的东西,它是一种流通性的语言。“意”与中国文化精神,与中国人的人格密不可分。正是中国文化深厚的文化渊源决定了中国画是复杂因素的组合体。因此,我们面临的困难是,变革它往往就会使之失去精髓,但不变革却又难以适应当代社会。但变革是必须的。我们要进一步探讨古典结构,探索推进的可能性。

相关文章

潘公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