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陈总,您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是什么让您扶持新星星艺术节这样一个公益项目10年?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陈俊:说来话长了,这一晃就10年过去了,我觉得今天还是挺感慨的。
中国当代艺术其实一直处在一个相当边缘的地带,很多年轻人向往着追求艺术,也在展示自己的才华,但是整个社会它因为没有形成完整的生态体系,所以说导致他们还是蛮艰难的。对他们的评价,对他们的鼓励,和对他们的扶持都出现了很多问题。
那么10年前正好有一批艺术家,特别是一些当年参加过星星画展的这批艺术家,在纪念星星美展的时候就讲起说,1979年的时候中国当年怎么不容易,说当代艺术怎么不被重视。后来他们讲到现在也没被重视,30年后的2009年也还处在这样一个状态。
有人就说如果有一些企业能够来支持,从公益的角度来支持,等到它未来逐步成熟以后,再用市场逻辑。在过渡过程中肯定要有一个支持,最起码三五年,其实这一晃就支持了10年。
其实我一直有个信念,就是总有一天咱们的当代艺术会形成一个比较火热的市场行为,用真正的市场化来支持。但在之前总要有一部分人走这么一段路,说一直秉承一个什么概念,我们也不是什么大慈大悲,我们觉得提一个概念叫以小善而利天下。就作为一个商人,还是有这样一个效率感,如果我投入和我办的这件事,哪怕是个公益,投入和产出之间如果也成为一种心理回报的话,我觉得我要做的所谓的生意,也就是说我投入的其实并不太多。但是我得到了一个回报,那就是在这么好的一个行业中,一批年轻人得到了帮助,我就觉得划得来。所以我们一直秉承一个逻辑,叫做以小善而利天下,就是我需要付出的是力所能及并且我也能承受的,但是对很多方面都有好处和有一定规模的社会影响,我觉得就愿意做。这是我的一个基本理念,所以说当年因为这个原因,觉得选择这样一个方向来做一些公益事业还是蛮有价值的,它既务实也有实效。这是我当时的一个想法。
艺术中国:在这10年来中间有没有想到过放弃这件事情?对于这些评选出来的艺术家,您怎么看?
陈俊: 原来我每年资助一些资金,然后当年曾琼他们一批人,有情怀的一些策展人在弄,其实一开始也挺艰难的。因为这个东西你想我作为一个资助者,也许可以不图回报,但是作为工作的那批人,他们要考虑怎么发展,怎么有未来。坚持了几年,其实还是有不少人慢慢就离开的,但是总有这么一两个人是愿意坚持的,我说只要你们有人愿意坚持,我就坚持。你们如果放弃了,毕竟不是我在操作。所以后来吕澎他们加入以后,给我的信心其实是倍增,因为当年有很多学者讲说陈俊你一年两年都可以,中国艺术展搞了好多都是一两年,你只要能坚持到10年这个事就成了。我当时就一个信念,我不管多艰难,我怎么也得坚持到10年。最起码到今天我就终于到了10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成就,当时我就想坚持了10年,这个事才算一种不忘初心。所以到了今天我其实觉得挺欣慰的,因为不管怎么讲,咱们坚持了10年,一直在扶持着这批艺术家。
艺术中国:这些艺术家您有没有收藏他们的作品?
陈俊:我当然也有收藏,而且我们又成立了一个新星星美术馆,在给他们提供大量的帮助。就是说除了本身每年搞搞评选资助,我觉得不够,后来我们又做了艺术基金,又做了艺术博物馆,然后我们下面还有很大的动作。因为你这些画如果不能形成市场价值,不能形成交易,那么对他们来说其实都是没有办法真正的把这市场繁荣起来。所以我们还在想去怎么更高维度的帮助他们把这个事做得更加有价值。
艺术中国:10年间中国的艺术生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您是一个见证者,也是一个激励者,这10年您觉得青年艺术家发生了什么变化?
陈俊:我觉得他们还是逐步走向成熟。一开始可能更多的人是一种叫做什么,叫批判主义也好,还是叫做反叛也好,建设性不是特别强。这几年走下来,大家越来越感觉到一批年轻人在深度思考以后,更多谈的是积极的,而不是悲观的或者是消极的状态,可能更多的是说怎么来形成新的价值逻辑,怎么来推进这个事的改变,而不是简单的抱怨、排斥或者反叛,我觉得这一点实际上我特别欣慰,我觉得就像我们企业也一样,不是为失败找原因,而是为成功在找方法,我觉得这个特别重要。
艺术中国:最后请您谈一下对新星的寄语,也畅想一下下一个10年?
陈俊:我觉得只要有需要我就会一直支持下去,我觉得我把它已经当成是我的一种信念,我希望它一直越来越好,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你把她抚养起来,培养起来,最后能够越来越好。第二个呢,我也觉得未来10年可能会在一个更高的维度上来推动中国当代艺术,来支持中国当代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