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展览

GDC国际评委讲座·传媒评委沙龙活动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12-11 14:29:01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主持人:金敏华】阿杜在讲的时候我想起来阿杜跟日本的建筑师桢文彦,他是93年的普立策奖的获得者,他在大陆唯一的一个项目就是蛇口的海上世界。他说现在建筑除了他的功能,以前很多人认为他还有美感,他觉得不是美感,是娱悦,跟他讲得有点像。你讲讲ACCP项目。

【黑一烊】我不觉得设计师一定是万能的,他首先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因为这个反差还是比较大的。当然中国的设计他有很多好的种类,比如说书籍设计类和海报设计,还有VI识别在国际上都是蛮强的,只不过很多的中国设计师不愿意花很多的时间在国际的交流或者是竞赛上面。这三种类型其实在国际上非常有竞争力的。

社会性的东西来说,我们不是说设计师一定要参与社会性,还是保持一个你做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可以了,能够参与社会活动就参与,不能参与的话就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我刚才听峰松讲半天我最后发现他讲的是汽车礼仪,我觉得设计师也应该有礼仪,就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是对社会最大的一个贡献。

【主持人:金敏华】有一个产品可能大家非常熟悉的,就是屈臣氏的水瓶像火箭筒一样的,这是靳和刘公司的设计。

【高少康】我回应我觉得感兴趣的话题,也是关于社会性。刚才说到深圳得了联合国的“设计之都”,台北也获得了“设计之都”,据我理解这两个申请的标准是有点不同的。联合国这个更多的是给一些在发展中,以设计在发展中的城市,他们里面很多得到这个城市来说,他在用设计来改变这个城市。但是台湾的“设计之都”是说我这里面已经有一定的成效了,我可以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一个设计的都市,所以这两个意义有所不同。

这也是有他的一种时代性的,我在国内我发现一个大的现象,大家都在学习,设计师在学习,客户也在学习,政府也在学习,怎么样把我们的社会往前推,但是这个往前会有很多大家很容易看到的不好的现况,包括我们现在申办的“设计之都”,很多设计师不知道怎么一回事,大家的利益也是很不明显的。很多的基金可以申报,每年深圳批5亿所谓支持创意的工业,但是真正落到实际的利益处不是很多,我们也有申办一些资金,肯定中间有一些中间人。这样来说导致很多中国还会存在一些社会的问题。

总的来说他还是一个往前的状态,只是说在这个跌跌撞撞的情况下,他会有很多好的跟不好的都冒出来,好的他会慢慢地取代不好的。

台湾来说,我记得我刚入行的时候跟一些长辈包括自己也看一些台湾的那些设计的作品,其实简单来说感受一个字就是“土”,那个时候觉得他们特土。那是九十年代初,2000年的时候还是存在那个状态,看他们的平面作品看他们的包装觉得土。后来很多年之后我今天在回想,为什么觉得土呢?因为他觉得用的东西特别煽情,用特别多的传统的一些中国的元素。这个不就是我们现在中国很大众的东西出现的那种状态吗?我们现在看也是特土。

为什么现在你再看台湾就不土呢?他们是通过这个时代慢慢地转变,年轻的一辈下来他们消化了这个东西。不消化的是什么东西呢?就是他们的内容,就是台湾这么多年没有丢掉他们的人情味,真正对人文的比较深入到各处的一个关注,就是因为他有了这样的一个内容的支持,他才能让整个社会通过创意能把这个社会去推动,就比如说龙应台文化局的局长,这么不好当的一个职位有人去担当,而且是有能力、有眼光的人去担当,肯定有很多人不理解。这些建设其实都是需要有一个大的目标推动才能往前。

所以我觉得台湾他是先有内容,前面的过程是土的,慢慢他变得不土了,他能够跟国际接轨。中国的情况多多少少也会有类似的情况,现在我们其实各行各业就是做设计来说都是跌跌撞撞的,如果我在从业来说我感觉一个比较大的趋势,就是大家对这种还是有意识的。我五年前接触的客户跟五年之后接触的客户,他在这个本质上面他是有进步的,他要求的东西也是有进步的,以至于整个社会,包括现在在座的年轻人对你想要见到的、你想需要的东西,也是有一个进步的,这样的总体来说这个社会就会能往前。

所以这个社会信息来说,我也很同意小黑所说的,只是有时候投放在一个大海里面,你能够做的东西毕竟有限,好的项目来你能够发挥得很好,没有的话就尽量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要让这个社会磨灭了自己的初衷。

【主持人:金敏华】每个人能不能说一下你们平时离不开的设计杂志,或者是设计媒体,就说两本,一本也行。

【黑一烊】三本,一个是日本D字头的杂志,我在东京的时候,他是跟一个商场合作,那一层都是他们的一个合作项目,他有食堂,他每一期杂志是讲设计加旅游的,每一期讲一个城市,他出那个怎杂志的时候会在大厦的顶端做一个展览,每个P的东西都会放上去,我觉得很好。他还有很多的小房间开放给免费的设计公司。

第二本是MODOCO(音)大家很熟悉了不推荐了。

第三本是英国新出的杂志叫“设计”,他出了只有5期,设计比较简单,但是非常有力量。

一个是日本的,一个是英国的,这两个杂志都是非常新的。

【杜峰松】这几年杂志看得真的不多了,这几年尤其是平面的杂志看得很少了,我就是带有很强的一些自己的思考和主张想法做的。比如我喜欢看的《水母》(音),他可能关注的是一些产品室内的杂志,包括我之前搜集的一些康都(音)杂志,但是我经常没事就买下来看,我对那本杂志的编辑和思考很感兴趣,他可以把死亡作为一个专辑,反而不一定是平面的了。

【高少康】真也没看太多的杂志,很多时候杂志都是翻的,只是没有很深入地看这些内容。我个人的喜好我看的都是国外的多一些,WO??、FREE(音)这些,国内的肯定是看自媒体的了,我发现我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看微信。

【主持人:金敏华】你有什么公众账号可以推荐的吗?

【高少康】我有一堆反而都不是设计内的,设计外的多一些。

【雷海波】我是网络媒体出身的,我大量的精力也不看设计类的网络媒体,包括视觉中国也不看,基本上不看。我大量看的还是科技类的一些博客,比如说36氪类似于这样的。

【钱竹】一直在听最近一年多前接触的几个好朋友聊,每个月都会聚几次。其实他们告诉我的都是一些常识,因为东西看多了就把常识忘了。

【主持人:金敏华】小黑说的那本杂志我好想是在香港的油麻地警署对面的COBICO(音)那里有一些独立的杂志。

【黑一烊】我比较推荐壹周刊的。

【主持人:金敏华】对,壹周刊设计性很强。

【提问】大家好,我是来自瑞典皇家理工做设计研究这一块,我想提一个问题,刚才很多台上的同仁提到“跨界”这一块,现在关于设计师的转型,我想听听台上台下同仁的思考,很多的创新出在跨界的领域、边缘的领域,现在也可以看到各个行业都有出现这种外行者搅局的形式,包括设计界也出现一些问题,比方说像现在信息透明化的平台,其实给大家提供了更多的这种原来在以前的时候可能信息不对称,我们设计师可以体现出自身的优越的价值,现在信息越来越平等、信息越来越透明的情况下,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设计师。设计师在现在这个新的时代当中,他应该如何体现自身的价值?

【黑一烊】我觉得中国设计师还是一个能力的问题,先别讲跨界和转型,连型都没有。包括我自己也是这样的,我觉得还是能力的,有能力玩得开一点,没能力老老实实把自己做好,这是设计师的一个本份。中国设计师起码我看到很多的设计师,其实很多都是在及格分以下的东西,最基本的东西还没有做好就反而在谈很多的东西。我倒不觉得这个世界一定要去转型,我觉得你还是做好自己最重要,社会怎么变我觉得你自身的东西没做好的话,没有用。转型、创意、大师、金奖、竞赛,跟很多人是没有太大关系的,因为很多人抱着一个爱好在做。我觉得中国设计师太多的是爱好分子,都是叶公好龙,喜欢看很多的东西,实际上做做不出来。实际排一个版永远做不出一个稿子,跟你谈的是很多很大势的东西,我觉得这是最尴尬的东西。我觉得做好自己,把自己的基础做好这是最关键的,跨界的事情我是不敢跨。

【杜峰松】跨界经常会被外人提问,我们自己很少说,以前司机是一个职业,我这会是平面设计师,我一会儿回家可能就是司机。我认为在自己的工作范畴内,只要你没有用屁股替代脑袋思考就不存在跨界,思考永远是脑袋干的事,就在自己思考里面做的事就可以了,我没有跨界这个概念。谢谢!

【高少康】阿杜这个不知道怎么接(笑),跨界我的看法可能有一点不一样,我觉得也是你怎么为自己划一条界的问题,你没有这样的一个界限,其实我觉得创意这个东西有时候是没有界限的,其实刚才问了一个问题,当信息比较开放的时候,你比人家强,强什么。如果你比人家强只是一点点的话,这是比较有限的,还是要想法比人家强,想法如何比人家强,这个还是得看自己。如果设计他还是作为一个商业的项目的话,人付钱给你,你是作为一个商业的活动之后,你还是能说服人家你有这个想法是有价值的,这个事情就能做下去。所以我觉得跨界最终还是比想法,还是比创意、比价值的一个东西。所以我觉得其实都有可能,就看自己能够怎么把握这些机会。

【主持人:金敏华】感谢大家,我是做日报的,其实很多年前我在深圳市政府开了一次座谈上我讲了一些话,我是88年底到深圳的,我到深圳以后我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感觉,深圳的报纸跟香港的报纸,我想大家香港的报纸可能看到插图比较大。以后欧洲一有时装周,全世界去时装周报道最多的就是香港的记者,一般去二十多家,现在减到七八家。但是深圳很少有媒体去时装周,很少很少,以前根本没有。

我想说的是,报纸他可能国内人在这个城市每天有一百万读,这一千万的城市一百万人读不算什么,但是他的用纸、他的排版、他的标题字体、他的选用图片,包括他所谓的信息可视化表达,天天在影响着从年轻人几代的读者,我想说的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我今天对于这个展览有一些进行可视化表达的作品我非常欣赏,我觉得那种作品其实他是一种雅俗共赏接地气的作品,我比较喜欢看的书是每年美国报纸版面协会他会出一本集子,把他们的报纸版面,把他们报纸里面附带的价值封面,每年出一本,其实在国内也有卖的。那个东西非常好看,非常感谢大家在这个非常繁忙的创意12月的一天来到这儿,谢谢大家!

   上一页   1   2   3   4   5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