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展览

GDC国际评委讲座·传媒评委沙龙活动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12-11 14:29:01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活动时间:2013年12月9日下午活动地点:华·艺术沙龙【现场文字实录如下】

【主持人】我们这个沙龙即将开始,还有一位设计师正在路上赶过来,接下来我会把话筒交给我们的金敏华老师,请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

【主持人:金敏华】一般的双年展也好、展览也好,很少有这样一个由传媒跟建筑师对话,或者是传媒与公众对话的环节。我来的时候今年是12月读书月,深圳读书月每年会评出十大好书,他就是传媒评的,他请了国内的一些在书评方面比较重视的一些媒体,像新晶报深圳的一些媒体,这个榜单在中国的影响力非常大,三联书店每年会以深圳为主的全国书评为主这样的一个媒体评出的榜单,作为一个读者购书的一个重要的参考。

我回头想为什么在建筑奖也好或者是GDC的传媒奖,我们这个传媒奖实际上从2011年开始已经有过一次了,今年是第二次,但是影响还不大,我觉得一个跟中国的设计媒体这一块其实现在还不够壮大有关系,他的阵容还不够大。第二是说明专业界、设计界跟媒体之间的互动还不够。这样一个沙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今天下午的时间很短,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出席今天下午这个沙龙的几位嘉宾。他们是:

他们同时也是我们今年GDC传媒奖的评委,我们这次评审委员会的评审展是艺术与设计出版集团的社长钱竹,他们实际上有一个出版帝国,他底下有杂志和报纸。而且他是24岁就创办了艺术设计杂志,这本杂志经过了快二十年了,已经在国内专业的杂志领域已经奠定了他的江湖地位,一会儿他给大家讲讲这本杂志近二十年的发展。

另外一位是视觉中国的创始人雷海波,他在工业设计圈的活跃度跟影响力非常大,他也被一些传媒机构选为中国的创意先锋十大人物。

我是深圳报业集团的,但是我这四年基本上生活在北京,我长驻北京,他们两位代表专业的设计媒体,我代表不专业的大众媒体,因为大量的读者日常越来越少接触纸质的媒体和报纸,我是做日报,怎么样在日报这种大众媒体上呈现跟设计相关的内容,这是我们要做的事。

我们介绍一下参加对话的三位设计师代表:

高少康,靳和刘今年出现了一个革命性的变化,加了“高”,就是靳和刘变成“靳高刘”,我第一次接触他是08年的时候少康刚刚到深圳来办公司的时候,我们交集不多,但是我在北京见过他一次,现在他一半在香港,一半在深圳。我觉得他是香港设计公司在深圳扎根的一个比较成功的典型。

杜峰松,他是老朋友了,他有很多的作品,也有很多的故事,在这个城市中到处可以看到,我们一会儿请他自己讲一讲。

还有一位黑一烊,他是山河水团队创办人的创意总监,这几年在国际上拿了五六十个奖,拿奖拿到手软。

今天下午我们分几个板块,可以先请传媒评委讲一讲他们上午看了GDC的作品之后他们对今年作品的印象,他们的观点,我们也想听一听,从设计师的角度,如果你们是设计杂志的总编辑或者是报纸的总编辑,你们理想的GDC13的报道应该是什么样的,从你们的角度,你们是读者,你们看了展览或者是你们还没有看,你们希望从媒体上获取关于GDC13的报道,你们理想中的、你们希望得到一些什么信息。然后接下来我们可以大家讨论一下,到底媒体跟设计师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我们再延伸到设计跟社会之间是什么样的一些互动关系,希望你们有什么问题直接可以站起来提问,可以插话。

传媒奖的评选一共266件,170多件是专业组,89件是学生组,我们主要是从专业评委他评出大概38件已经终评出来的作品中,从传媒的视角来选出3件作品,一件是传媒大奖,两件是??奖。我先请钱社长讲讲他上午对作品的观感跟他的一些看法。

【钱竹】大家下午好,其实刚才金敏华讲的都已经挺全面的了,坦率地说我最近一两年关注设计都比较少,一来是因为我们在搞文化体制改革,之后我自己就身兼了证券日报的总编辑和中国服饰报的社长,一下子跨到金融里面去了。金融对于我来讲是一个比较陌生的领域,所以基本上都在钻研金融上的问题。后来说到要讲讲设计和社会的关系,我也觉得挺有兴趣的,然后也过来看一下。

说到上午对整个作品的一个观感,因为我这个人有一个坏毛病,是假话的时候不自然,现在可能也挺习惯了,因为老夸奖别人,后来就想干脆少夸奖一点。我是觉得还是由金敏华来讲他的感官比较好一点。

【主持人:金敏华】我先介绍一下小黑,黑一烊是我的老师,是把我带到设计这个门路里的老师。我每次从北京回深圳,我基本上都要求去他的工作室去一趟去学习,他是晚上12点开始工作,所以我多晚去都可以。现在见他有点难,因为越来越忙。对他来说2点钟来开会是非常早的,因为他下午4、5点钟才起来。

我们今天上午虽然从38件作品中选3件出来,但是也是有很大的争论,我想我们把问题弄细一点,我想先问一下钱社长,他认为传媒奖跟GDC的专业奖区别在什么地方?

【钱竹】对于我来讲没区别,因为我觉得我还比较专业,基本上不会看走眼,至于金老师会不会看走眼就不好讲了。

【主持人:金敏华】他讲得对,我刚才在想,现在是深圳十大好书,都是媒体评的,为什么出版界、读书界非常认这个名单呢?因为这帮评委非常自信,他认为“我们就是专业的”,因为这帮评委有做媒体的、有开书店的,有学校里教中文的,有出版社的社长,所以他认为我的涵盖面比较广了,我就是专业的。

我的观点跟钱社长有一点点差异,实际上我也不是学设计的,我是跟在小黑后面,我跟小黑出国,小黑看见一个拍一下,我就琢磨一下他为什么要拍呢?我就头学。我觉得传媒奖跟GDC其他奖有一个差异的,比如今天我去贴这个奖的时候我心里有几个杠杆的。

第一,传媒奖一定要有社会性、公共性、要有影响力,专业上非常好,他做得很有特点。可是如果说他的影响力不够,或者说他的公共行不够,我就觉得这不是我要评的奖,他不应该是传媒奖,他应该是专业奖。

第二,他一定是面向人的,而且这个“人”是庶民,当年李大钊写的“庶民的圣地”,我希望他是老百姓,不过于文人情调、不过于特定阶层,他是以大众为指向的。

当然也不是说我只考虑这些,我们今年170多件作品中比重非常不均衡,平面类有100多件,但是综合类只有2件,这2件我很想投??一票,因为他讨论的是大运会跟深圳这座城市的关系,大运给深圳带来了什么,深圳又在大运会历史上赋予了大运会什么东西。他其实是有一系列的设计含量在里面,他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城市设计改造运动。比如大运会期间有一两百座U站,大运会之后这个U站怎么办呢?这个项目提出了一个U站的综合改革方案。他有展览,他有工作坊,他有研讨会。我记得我主持过一个研讨会,当时我邀请了跟设计完全不搭界的人,比如后院读书会的会长、深大的一些教授等等,这样的项目部仅仅对深圳、对北京、对上海、对南京,对有一些大型的公共事件的城市其实都是有借鉴作用的,大家都可以思考这个问题

但是我觉得这个项目当然他并没有被提名,但是跟我们说的是说,即使没提名,如果以我们的标准我们认为合格的话也还是可以报。但是我最后没贴的原因是因为我觉得他呈现的手法专业性不够,所以我就非常遗憾,最后我也没贴。我们听一听海波的看法。

1   2   3   4   5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