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展览

“原生艺术及原生创造力”研讨会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8-14 10:59:50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6、李迪

我昨天是带着好奇心来观展的,因为在跟方索过去20多年的接触中,他几乎一直处在一种很自然的生活状态和创作状态当中,自法国海边、森林中散步,在很古老的树木、岩石上一笔点睛的“胡闹”等等。当我看到他这次的参展作品后,有了新的感受,甚至于吃惊,但还是非常理解的,例如在大森林里散步,画面中有图案化的表现,有树叶的表达,图案画得过多可能会破坏画面的表达,因此又有一些抵触绘画中的手法,既体会到了他绘画的才能,也表达出了与学院的方法相对立的手法。

其他几位参展艺术家,对我来说有很多提示,虽然有些可能因为年轻,而具有一些不稳定性,但同时也会流露出一种自发的、无意识的图示的表达。因为我们都是学过美术史的人,所以在看画时总会不自然地联想到这幅作品很像历史上某个时间某个人的画,但这些创作者在创作时通常不知道这些历史上人物和作品的存在,这点是需要保护的。原生是非常重要的话题,在美术史中,当新的思潮出现时,一定要回归到自然或者内心,例如毕加索受到塞尚的影响,还有对非洲艺术的研究。中国需要原生艺术,但发展到极端很可能会受到环境扼杀。相对而言,就像我曾在学校是非常好的学生,但在毕业后,用了20年来探索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并希望去打破自己受到的系统训练。国内的美术学院需要改变,在90年代绘画的老师的比例占到50%,20年后绘画的老师只有10%左右了。时代在变化,学校也在变化,但我们的艺术教育是在为了市场而变化,不是为了抢天才,而是为了抢钱。

我个人觉得,谢红更接近原生艺术的创作状态,生活是被创作状态所引领的。而张森还不到15岁,还不一定要立刻归类,至于他人生的发展,需要取决于他自己的意愿。

7、李睦

艺术与原生艺术,有时候用语言表达很苍白。职业的艺术家说的比画的多太多,大部分说的都是废话。我自己做梦都想回到张森的状态,很多愿意追求艺术贞操的人,都愿意回到那个状态中。张森是年轻的艺术家,但他的思考很完善。在职业艺术家的展览上,我们看到的都是社会性的文字表述,与艺术家自我的性格甚至性别根本没有关系。我本人总是想从儿童艺术、原生艺术中寻找启示。原生艺术家是没有规则束缚的,而大艺术家是通过毕生努力,最终放弃了规则。

当你远离了人类社会时,才能与自己的灵性或者天性对话,才能与自然对话。艺术是有灵性的,而不是比拼手法、技术。谢红和方索的画让我思考,我为什么要在一个画展上看到一个苹果或者一个女人体,这跟艺术完全没有关系。

我们谈问题总喜欢以生活来作为参照,我指的生活参照是这个东西画得像不像等等。我想说艺术和生活是两个事情,艺术不是为了表达生活,而是要表达生活中不存在的世界,当我们承认艺术和生活是并行的两个世界的时候,艺术才能得到真正的尊重和认可,社会才会发生改变。

8、谢红

我是从07年突然有一天开始画画的,原因是因为我姐说在国外有人拿一张白纸就可以画,根本不用特别想什么。于是我就试了一下,结果从那天开始,我每天都画,而且必须画,就好像在完成必须完成的作业似的,根本停不下来。一天要画30张左右,否则就感到浑身不自在,但所有的画都是无意识的,只是感到特别想画。第二天铺到地上看,我感觉我的画是活的,好像三维空间的,我非常有愉悦感。我自己根本无法控制自己想画什么,每一张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根本不可能重复,每隔一段时间,风格还会发生变化,这也是我无法预测的。当我的画里出现好像人体解剖图似的图案时,例如当我刚画出头的部分,我就停下来观察,一旦我联想到了人体形象,我就画不下去了,继续画下去就会感到身体不舒服。后来我发现,只要在画的过程中不去刻意观察、刻意琢磨自己画的是什么,我就可以非常顺畅的完成。

9、金刚

就像谢红说的,当画一旦进入叙事性就被破坏了。天性的力量与原生创造力是一个系统和空间,由生入熟难,由难入生更难。由生到熟是学习,有熟到生是建立自己性灵的过程。一般人认为性灵就是自我,但是我有一个追问,自我的表达是什么?如果我是一个强盗,表达出来就是强盗吗?自我不是道德判断,也不是价值判断,自我是格局写照。那么,格局的来源是什么?来源于“与古为伍”,也就是集体无意识。这不是此生此世的对象的写照,而是太古之初的写照。自觉的,不自觉的,殊途同归,像尼采的三步变形。现代人不管怎么现代,都是与古为伍的,虽然每个现代人都可以与古为伍,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真正能做到的,那是神的指引,艺术家只是少数人的事,绝不能泛化。就像方索作品中透析着四十亿年前的宇宙褶皱一样。另外,对于当代艺术教育或者普遍化的教育问题,我认为应该藐视,因为只有藐视才有可能走得出来。

10、张森

我只知道,只要继续画就好了,手是长在自己脑子上的,想画就画。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