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惑是不是绘画
在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我的心情开始变得复杂。这周我常常往图书馆跑,想找到能使自己得到升华的因素。但是没有什么结果。可能是我的思维还存在惯性,我还想再画一阵子,还不想课程就这样结束了,我还想再向您多说点我的苦恼与疑惑。
但是静下来想想;涂鸦的快乐、过程的艰难、失败的考验都写在这段日子里,而且我相信,有些东西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发耀眼的。
过去总是试图去明白一件事,去了解它的来龙去脉。但是现在的我不再“单纯地”看待问题了,因为使自己存在于长期的矛盾状态中也是件很好的事。因为有了迷惑,你就会去探索、尝试,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收获很多。而随着你收获的东西增多了,新的迷惑又会产生,然后又开始新的探索。
一个有理想的人就应该这样的过吧。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生
从刚记事时就开始接触画,到今天,无论是小孩子的图画,抑或长大后的,抑或大师的作品,给我最深的感触就是“自我”。这个自我并非贬义,不是独立的,而是触动的。画,本身就是另一种日记。只不过他记录的更真实,更生动。他可以把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最自我的东西挖掘出来,一幅真正很棒的画,在我看来,并不一定是会打动很多人,最重要的是打动自己。很多人把“画”理解的太被动,太目的。以前有想过老师的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内容”和“形式”的讨论。我真的觉得,如果想画出让自己感动的东西,脑子里是没有什么形式或者概念或目的的,只有自我内心当时最深刻的感触。我想,别人之所以喜欢一个人的作品,应该在于他有着一个人独特的思想,有着不同的人生,去观摩的也是一个与自己不同的人。而去用画表现自己的人,我想,在画之前应该是不会想那么多所谓的“目的”。而是因为想画而去画。在这个复杂的,让人心长草的年代,我画画的目的就是找寻最真实的自己。难道“画”真的那么复杂么?我觉得他只是记录,感触,萌动,热情,真实与自我。所以他被流传下去,就像每个人的史记,内容自然丰富多彩。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生
以前总觉得学习设计,就不需要学习纯艺了.所以大一上学期的基础课都没怎么用心上过.可是接触了专业设计之后发现,一个设计师倘若对艺术没有自己的见解,审美没有提升到一定境界,根本不可能设计出让人感动的作品.上基础课时觉得自己画不出东西来.跟其他同学的作品比起来,我的缺乏新意,缺乏感染力.,不知道自己到底要表现什么.也许是因为我还是抱着功利的心态吧.不过上李木老师的课,画的时候会很快乐和很随心所欲.因为根本就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其他人可能会觉得这很乱来,但是我们都非常喜欢这种自由的氛围.我也改变了以往一成不变的绘画模式,选择了自己最感兴趣的去描绘.尽管有时候画出来的画并不被理解,但是能够画出满自己满意的作品,对我而言是最大的进步.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