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李木作品

图画——李木作品展,图画,李木作品展,李木,作品展,李木艺术,李木作品,李木展览,李木个展,中间艺术馆B展厅,中间艺术馆,B展厅

艺术有没有道理

高中时期老师对我的色彩提出的忠告是“色感不好,一定要多看印象派的画”。在考学的压力下,我为了色彩的“好看”而画得“好看”,所以把印象派的颜色奉为戒律。我画的很辛苦,但我也得承认,印象派绘画的色彩很打动我。不论它的主题是什么,它都给我传达了一种宁静愉快的感受。因此在没有上你的课之前,我对色彩的理解是画面中呈现的颜色固有的美感打动观者,用颜色本身说话。

老师您说“印象派是证明了物理学意义上的正确”,那么印象派的画给你带来的是何种感受呢?画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为了让人心情愉悦?是为了发人思索?是为了迷惑他人?是为了宣泄不满?还是单纯为了满足个人想法?我们作为绘画者是为追求共鸣,还是为求独吟?也许都是,也许都不是,也许水火不容,也许共生共存。

在初次与你探讨时,我渐渐了解到你的主张与印象派其实并不冲突,二者或许是平行线;既表达画者心里感受的不同形式,或许是相继出现的两个不同的艺术时期。总之我尽力按照你的建议打破或背离常规画画,有一些作品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有些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最初的几周里,我放下印象派留给我的束缚,拿起调色盘就想;那几个颜色搭配跟会好看,我画得很高兴。我可以完全按照个人意愿来组织画面,也许没有形成什么独特的个人风格,但我很高兴这段时间的绘画是为了取悦自己而画的。

在第五、第六周的时候,我的感受开始不同。首先,在给您看画的时候,您说“看到了我很困惑,画得还不够很”。但老实说那那时我并没有那种感觉,边画边改和困惑地尝试,二者之间是个什么关系呢?没有标准的事物是不是有意义呢?当现代艺术滥觞一样陈列面前时,我们如何去取舍呢?

奇怪的是,我自己画画的时候很轻松、很快乐,当看别人的画时却很辛苦,甚至说不出喜欢哪一张、那一种。我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看这些画时,没有像看到印象派原作时那样被打动,相反我在看到大家画画的状态时却很受感动。

我再次回头看印象派,它的确是为了证明光与色的原理而存在。可是为什么这种实为证明科学正确性的作品可以打动人,而名义为挖掘人们内心世界的现代艺术却让很多人看不懂体会不透。很多人都在说现代艺术不需要被看懂,可是看不懂的话又凭什么说它表达了内心的想法、真实感受?观者并没有接受到这些信息呀?如果说只是为了作者的个人感受,那为什么要放在展厅里呢?

我也不完全否认现代艺术中有好的部分,比如:11月份在中国美术馆展览的一位西班牙画家的综合材料画,我很喜欢。说“喜欢”,我现在也不能确定是喜欢他给我带来的美的感受,还是因为“用这些材料居然也能画出这些东西”而让我觉得喜欢。

画我所想、表达我意、观者感我所感等等这些问题,在绘画中那个更重要呢?

印象派绘画让我觉得在自己与画家之间有股小溪,我们之间可以心照不宣般的交流,含而不露、朦胧但可以触及。

现代艺术的作品中,画面本身很好看的我虽不懂却能喜欢,我能感到作者的情绪,感不到他的意图。至于看不懂的,他们普遍能让我的情趣激动,但那种激动基本上是反感。

到底哪一个是值得赞同的?(不是“正确”,也不是“好”)也许各自有各自存在的必然吧,存在就是道理。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生

李木老师的色彩课真是太震撼了!以前我知道上了大学之后要画自己想画的,却不知道该从何下手;而色彩课仿佛告诉了我一种寻找自我的途径,让一切回到最原始的状态。虽然过程是非常痛苦,甚至不堪回首的;但当课程结束后,在进行接下来的课时,我感到自身由内而外地不同。

发现色彩,才是真正发现了生活,每当看到自然界绚丽多彩的配色时,才感到人类的渺小:那些变化实在是太多太奇妙,远远超出想象;那些天真美好是无法“想”出来的。从某种程度来说,我们不可能去“创造”什么;我们能做的,只有师法自然而已。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生

李木作品

来源: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10-14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
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下一页李木作品 上一页李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