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这些看似没有关联的人、动物、商品、舞台与一系列无关的表演、情绪、行为、状态等等都被置换于同一场景中,使它们因为置换而形成了新的景观:其一,这种景观不再作为孤立的事物和局部的现象存在,而是组成一连串具备上下文关系,或者产生一系列问题意义的合力。其二,由于这种景观不再关照相邻事物的正常逻辑,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景观自身在视觉与空间中的“和谐”,而是在一个不断发展的,宏观的,由各种人造事物与自然事物组成的系统中形成的强大张力。那么,置换景观的价值就远远超越了作品自身的阐释,不仅强固了历史意义与场所精神,而且由更深层次的思考带来置换的价值。置换正指向观念的重构。
2010年,对于艺术家庞茂琨而言,是充满戏剧性和挑战性的,他不但在文化命题上要对应空间、时间的置换,他还要针对上海美术馆在中国社会文化的前沿位置,来做出适合的艺术表达。也就是说,现在的庞茂琨必须反对他自己的过去,反对过去的绘画体制和内容,再造一个与当下社会、文化相适应的人造景观。这一切对观者而言,是冰冷陌生的——时间、空间、叙事、图像再也不像过去那样是线性和逻辑的。接下来的挑战是,突破绘画语言框架后,如何重组新的语言秩序;过分人为的图式,如何才能有效地解构过去想象的真实,以及在景观置换后的文化学涵义。不过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文化进程从来就是假设、反叛、理想之梦的作用下形成的强力。由此我们相信,艺术家所制造的景观虚拟,至少为艺术家自己以及我们提供了全新的可能。
文/ 俞可
2010.7.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