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8“低头思故乡”艺术展:用艺术展现留守人群的真实生活

时间: 2016-12-10 22:44:48 | 来源: 艺术中国

首页> 资讯> 展评

展览现场

2016年12月9日,由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主办的展览“低头思故乡”在北京798艺术区的圣之空间开幕,本次展览由叶敬忠、潘璐担任学术主持,敖松担纲艺术设计,展览集合了敖松、陈梦莹、黄国展、胡佳、鲁益宁、韦应丹、辛陈伊囡、于红雨、郑子聪的近百件摄影作品,同时在二层平台还展有敖松的一件以“门”为主要切入点的综合装置作品。本次展览引用唐代诗人李白诗中的“低头思故乡”作为整个展览的主题内核,通过作品既真实地还原了当代中国农村的发展现状,更旨在通过熟悉的“乡景”企图唤起每一位观者的思乡之情,唤起观者理性关注与深思农村发展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2月18日。

展览艺术设计 敖松

低头,重新定义观展的方式

和以往展览的展陈方式不同,当你走进“低头思故乡”的展览现场,你会在恍惚间以为自己“错”走进了一个大工地。是的,此次展览的艺术设计敖松打破了展览固有在墙上挂作品的展陈方式,将工地中最常见的“脚手架”和“混凝土”搬到了场馆中,营造了一个城市工地与乡村镜头相交叠的“怪异”场域。

展览现场

如果说展览场域的“怪异”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那么观展视角从以往的平视、仰视转为低头俯视,则给人以强烈的颠覆观感,摄影作品被设计成灯箱,放置于地面的长方形混凝土砖块之中,要想看清这件作品,你就必须低头俯身而视,让人“诧异”。而之所以这样做,敖松这样解释道:“关于展陈的形式我们一直在讨论,最开始想到的就是将作品挂到墙上的惯用模式,但总感觉没有什么触动,在一次和朋友讨论的过程中,朋友偶然一句‘你索性就把作品放在地上’让我灵光一闪,低头观展改变的并不仅仅是一种观看的方式,低头相较平视状态能让你在作品面前更加专注,同时从空间结构来看,脚手架向上延伸,作品被置于最底层的混凝土之中,也隐喻着当今城市社会现代化快速发展对传统社会、乡土语境的碾压。而之所以要做成工地的环境,是因为在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脚手架’和‘混凝土’是最为鲜明的两个符号,通过工地环境的再现,也是对这两个符号的再现,当城市化的语境碰撞被遗弃的乡土情怀,其中万千滋味,耐人寻味。”

 

展览摄影作品

用艺术展现现实 诠释“留守人群”社会问题

中国的经济与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在给人们的城市生活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也在“侵略”或“蚕食”着乡村的自然之态,“农村劳动力的缺失”,“留守群体的增加”,“城镇化速度的加快”,这些问题与现象让很多人儿时记忆中那个温暖、美好、质朴的“乡村”变得支离。敖松带领学生所参与的有关中国农村留守人口干预的项目调研已经持续了三年,从华北平原的河南、河北、山东到西南山区的四川、云南等地,他们在不同的山川河间留下了追寻乡土的脚印。

展览装置、影像、绘画结合一体的作品

局部

“这个项目目前已经进行到第三个年头了,我们的笔记录了无数乡亲的故事,而我们的镜头也记录下数不清的乡土之人、之景,这些都让我们感触颇深。对于中国农村留守人口的干预,我们一直是从社会学的专业领域进行问题的讨论,但社会学的学术专业性过于小众,不足以引起更多人的重视,所以我们想到了与艺术的结合,纯粹的艺术或许更倾向个人视角多关注的感性的事、物与情感,而当我们从社会学的视角进行切入,将艺术创作、摄影与调研考察内容做巧妙的契合,发现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不仅能让我们一直讨论的问题使得更多人关注,同时更希望能让观者不局限在以往艺术形式的催泪方式,我们把最真实的镜头还原给每一位观者,更期待观者可以由此产生理性的思考。”

外国友人观看展览作品

所以在展览现场,我们透过作品感受到的,并不是被“渲染”的感动,而是乡村如今最为真实的境遇状况,在低头思乡的同时,我们看到了那些被“遗弃”在乡村的苍老面孔,我们忆起了儿时熟悉的山水,我们听到了虫鸣鸟叫,我们嗅到了柴火烧饭的米香,这些被我们忘却的记忆,这些被我们疏离的乡亲,这片被我们遗弃的乡土,自然而然地,给我们以多重感官与情绪的冲击,让我们震撼,让我们凝思。

观众与作品互动

当我们在谈论“思乡”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海德格尔曾说“哲学就是思乡,哲学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要让我们每个人像待在自己家里那样感到舒适。”当“思乡”被上升到一个类哲学性的高度,似乎就有许多令人深思的问题值得我们去争论、去质疑、去解决。而当我们在谈论“思乡”时,我们究竟在谈论些什么?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或许每个人对于“思乡”的理解不尽相同,但每个人对于乡土的那份情感却无法被割裂,这不仅仅是源于中国农耕文明的深刻影响,更源自国人的“植根性”或者说是“草根性”。

在艺术界,约瑟夫·博伊斯的一句“人人都是艺术家”,让艺术退却了高冷之姿,还原了其“草根性”的一面,而这似乎也说明了艺术与乡村在某些方面是具有“同质性”的,所以在乡村问题凸显的今天,也有许多艺术家开始将目光投向乡村,发起“艺术介入乡村”的“运动”,我们也从中看到了艺术家们对“思乡”所作出的艺术反应。就像敖松和他的学生们,他们是艺术工作者、社会实践者,又是远离乡土的“思乡”人,他们正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艺术与社会学问题的切合,以期将如今乡村所面临的问题展现在你我的面前,不求那转瞬即逝的感动,只希望我们可以在展览现场,在这些艺术作品面前可以有所思悟。

正如学术主持潘璐在展览前言中所写的那样,“这个展览描绘的就是这样的人和村庄,这是我们时代最严峻的故事。我们将艺术创作与学术研究结合起来展现这些故事,无论是艺术还是学术,都不是象牙塔里的自说自话,它们承担着诠释与行动的时代使命。”所以,“请你停一停匆匆的脚步,用内心片刻的沉静,和我们一起,低头思故乡”。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