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绘画

刘海粟与贝纳尔:一张照片的历史叙述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4-02-17 14:48:50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一九三○年刘海粟于巴黎与贝纳尔合影(左起:张弦 张韵士 刘海粟 贝纳尔 傅雷)

 

[法] 菲利普·杰奎琳 董智弘 译 述先 校订

 

引言

我们所感兴趣的这张照片,很自然地就在二○一二年底举办的“上海美专建校百年纪念展”中再度出现了。在纪念单元,以大幅呈示,同时还有刘海粟旅欧期间的其他一些照片。没有任何说明或评注。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图片经常在有关著述中作为插图出现,但未见对其性质有过详明披露。因而这仍是个问题,我将从一种纪录片视角进行探索。

照片中能看到一九二○至一九三○年代中国艺术界的几位重要人士。他们都围聚于一位当时在法国极具影响的人物身边:画家阿尔伯特·贝纳尔(Albert Besnard, 1849-1934),他也是法兰西美术学院院士、巴黎国家高等美术学院院长。

刘海粟身着浅色西装,坐在稍前处,贝纳尔的对面。后面靠左分别是画家张弦、刘海粟夫人张韵士。右边靠椅背上的是傅雷(1908-1966)。这位绅士打扮的法国绘画大师流露出一种威严与沉静,自在感和无所谓。尽管几位中国青年人亦属神情放松,但能看出,他们都十分在意拍摄的结果。照片在今天仍让人感到吃惊。它并不是随意拍成的,其中的“精构细划”显示,画面表现是经过考虑的。

这张照片提出了中法艺术界在多个层面之间的相互影响问题。我们将就其拍摄情境以及传播特点提出问题,以对其性质进行定义,并确定它的文献价值。我们会看到,与其他一些文献资料并置对照的这张图片,体现了刘海粟旅欧时采取的一种策略,用以强化他在中国的地位。

我们也旨在特别确认,这张在巴黎拍摄、在中国传扬的照片直接导致了一九三二年末徐刘之间的论战。照片一方面为刘海粟旅欧的宣传行了便利,另一方面同样也让徐悲鸿以直进的方式确立了自己在中国艺术界的独特地位。

 

一、刘海粟旅欧期间所拍的一张照片

其中的每个人物,需要对其生平经历稍加展开,以使照片所呈现的中法艺术交流背景更为清楚,同时也有助于更好地解读这张照片。我们尤其会对刘海粟在一九二九年二月至一九三一年九月期间第一次旅欧的动因进行剖析。


傅雷


刘抗


张弦

 

(一)几位中国文艺家的汇聚

刘海粟或许是二十年代末在中国艺坛最受瞩目的人物。自一九一○年代起,他就表现出一种几乎是“革命性”的“极端态度”,并在同一时期身兼三种职务。

他首先是一九一二年上海美专创校校长。这一私立学校以现代主义艺术为教学主导,是当时中国最先进的一所学校。无论在教学设备还是师资方面,它都优于其他公立或私立院校。其教学纲要中既有传统的中国画,也有借自日本的西化艺术。学生按石膏像或真人模特当堂实摹练习,也有团体写生活动。另外还教授音乐、装饰艺术以及摄影艺术。一九二六年,刘海粟顺理成章地被认可为现代派的领军人物。在一九一七年因学校引入裸体模特问题与保守派发生激烈争论后,他始终处于胜势的地位。

其次,刘海粟的美专也让他能在现代艺术的传播和组织上有所建树。他在校内期刊、包括一些非专业刊物上发表过一些态度鲜明的文章,举办群体和个人展览,并开展讲座活动,发起或促成了有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的现代主义艺术社团活动。这些活动让他能够结识到蔡元培(1868-1940)、康有为(1858-1927)等一些相当活跃的政要人物,他的理念也逐渐扩大化,尤其在以首府南京包括整个江苏地区产生了影响,然后,在上海这一开放的艺术基地,刘海粟开始与日本有了交汇,因此更加稳固了他的国内地位。在他旅欧之前,他在艺术界的激进态度随着一九二八年五月南京的“全国教育会议”达到顶峰,当时刘海粟与其他艺术家共同倡议筹办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会。三十二岁的刘海粟就这样以开阔的视野和发展事业的雄心扮演着“中国艺术使节”的角色,成为艺术界的佼佼者。同样,早在一九二六年九月,教育部就派遣他去欧洲和日本进行艺术考察。一九二八年五月,他又受派再度赴欧。有了政府拨款及个人财力保障,刘海粟的欧洲之旅就不像其他赴欧画家那样落魄不堪。

刘海粟是一个优秀的现代派艺术家,很早开始艺术创作,并且收获颇丰。对当时居于主导地位的国画和西画都有涉及,不同之处在于,他是自学成材,不像他的竞争者接受过“学院式”教育。他作为艺术家的这种“自发性”,使其在艺术上属于“形式主义”派类。他以一场“去国纪念展”开启了欧游之旅,此于一九二八年十一月十六日在上海宁波同乡会揭幕。

刘海粟妻子张韵士的生平经历不太好把握。她祖籍宁波,天生丽质,她在一九一五年夏天与刘相识,同年秋天完婚。刘海粟旅法时她也随行,但并不扮演重要角色。然而张韵士也处在公众视线中,作为配偶,她为夫婿刘海粟体面地出入艺术社交界增添了砝码。

让人然疑的是关于画家张弦(1898-1936)的资料考据。尽管英年早逝,他在中国现代艺术史中的地位却不容忽视,他遗留的画作十分出色。他祖籍浙江,先后在温州和南京就学。一九二四年,他自费前往法国。据资料记载,他通过了巴黎高等美术学校的入学考试,进入埃内斯特·洛朗画室学习并得到老师赞许。四年后张弦归国,刘海粟聘他在美专任教。旅欧艺术考察计划成型之后,张弦或是作为参与其中的艺术家前往,或是受了刘海粟的邀请随行。刘海粟可能是作为雇主方对他有所资助。照片中几位主人公的关系可能波及了经费问题,也就是刘海粟将学校运营经费的再利用问题很值得探究。

照片中的傅雷则更著名些。他出身卑微,但受到过良好和开放的教育,母亲和姑姑对他的管教很严格。在接受天主学校教育后,他开始对法语产生了浓厚兴趣,他早早地表现出书写方面的才华。一九二七年底,他从上海前往法国。在普瓦提埃进一步学习法语之后,就到巴黎大学研读文学和艺术理论。当时刘海粟和傅雷并不相识,是同在法国的刘抗促成了他们见面。傅雷和刘抗在诺让苏尔马恩同住一处。傅雷先是教刘海粟法语,后来也为他翻译。刘海粟很快就从这个年轻才子身上感到了不同凡响,他能很好地以两种语言阐释他的思想及艺术立场和构划。傅雷也通过与刘海粟的交往暂时脱离了学生身份,并能与艺术及文化界有所接触。因此,傅雷在一段时间内,也仅仅是这一段时间出现过,帮助刘海粟的艺术考察及与艺术界的社交活动。

重新审视照片说明,刘海粟在法国的考察之行有多名能者协助和陪同。被傅雷形容为“极具魅力”的刘海粟妻子则在必要时出席社交。和张弦、刘抗等人一起,刘海粟建立起了中国艺术家在法国的联络圈,与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和蒙帕纳斯自由画室的艺术家们都有所切磋。傅雷则帮他以法文来宣讲其较为激进的艺术理念,并出版了一些当时和后来在两国艺术界都产生了影响的文论。

(二)刘海粟欧洲之旅的一些不明晰之处

刘海粟三个层面的“激进态度”,能使他旅欧的原因和目的清晰显现出来。作为公众人物,他的种种权责使他能够扮演一个与政府官员相类似的“中国现代艺术交流使节”的角色。作为一个美术专科学校的校长,他需要去与欧洲的同仁们会面,并参观他们的教学机构。作为艺术家,他愿意去获知一种“西方式的经验”,这能更加完善他从日本方面所得的借鉴。我们完全可以继续列举一些显见的、合乎情理的原因,但这里我们还是想侧重于一些相对不太明朗的方面。

从当时刘海粟以激进艺术立场及多种才干所确立的艺术地位来看,他既强势,又似乎受到威胁,就好像他的种种弱处与优势两相对应一样。他个人的艺术成就与学校的运营成果也是紧密相联的。事实上他是将学校当作一个商业化的公司机构来运营。这为他确保了经费支持,也帮他强化了作为开创者地位的社会关系。与当权人士的近距离交往是他在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

他的旅欧之行因而一定是此前这些轨迹的顺延和丰富,而非相反。但在去国之前,刘海粟其实是遭遇了一个困难处境。出国考察使他得以避免上海艺术社交圈的种种纷争带来的威胁,并且得以获益。刘海粟需要“重新洗牌”,来为其三个层面的激进立场取得合理性。赴欧考察想必就是出于这样一种谋虑。

我们接着要提到“裸体模特事件”,不用回溯性的眼光,不拟将其视作对于守旧观念的胜利。他的这一无可置疑的成功,是中国社会自一九一○年以来一种资产阶级都市化的总体变革的产物。但是应当看到,这一事件使刘海粟作为个人受到了各方关注, 成为一个社会论战的焦点,他冒着被推倒的危险,在超出文化艺术圈的一个更大的范围表达自己的见解。

除了裸模事件,在他赴欧洲前,还有另一个事件对刘海粟的处境产生着影响。在外部时局混乱的同时,美专内部也不安定。上海档案馆就保存有学校内部的一次相当规模的“暴动”记录。一九二六年十一月二六日,一位教员和学生发生口角,进而演变为学生停课,武装占校等暴力冲突,还招来法国警察前来平息事端。事件导致美专在一九二七年一月二十日被勒令关闭。此事一方面显示了刘海粟作为校方“首脑”能够对骚乱群体进行有效控制,维护秩序的能力,一方面也反映出与美专校史文献中所谓“年轻学子勤勉学习”的一般氛围不同的一面。从中更能感觉到上海这个城市当时枭雄当道的乱局,它与芝加哥而非巴黎的艺术氛围更为相像。

最后,这个话题有助于填补艺术家成长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缺口。事实上刘海粟此前从未去过欧洲,在第一批留法的中国艺术家学成归来、凭其阅历资质在一些新的公立艺术机构任教的同一时期,刘海粟还不曾与西方世界有过直接接触,也还未能在与先锋派艺术家有着本质关联的“形式主义”阵营中取得主导地位。作为创造者,他需要有一种“实际”的西方艺术经历,为他增添优势,使他获得认可。尽管他不再可能遵循一条正统的留学深造之路,却还是可以期待在巴黎等地亲身经历一番“最现代”的现代性,同时既向传统致敬,又不向其妥协。在形成他旅欧的种种动因、以及他想藉此达成的目标中,强化自己作为创作者的地位或许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

刘海粟在欧洲逗留期间,前所未有地完成了大量创作。这些作品先是在欧洲展出,然后带回国内展售,切实彰显了他旅欧之行的广度和力度。他的艺术考察之旅因而同时也是汲取灵感之旅,在此过程中,他以作品具体呈现了在一个有限的领域里发生的决定性进步,他甚至认为自己的作品已昭示现代主义的顶端。由此可见,在他官方任务圆满完成的同时,刘海粟个人的创作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刘海粟旅欧考察时的照片

1   2   3   4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