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0年,当代艺术在中国仍然鲜有人知晓,邱志杰已经开始在中国南方创作概念性的艺术作品。在当时,大量西方思想在改革开放后涌入中国,他在艺术、哲学、政治学和社会学方面都受到此影响。其中包括尼采和维特根斯坦等思想家。很快地,他将新被启发的创作想法和手法融合到他的作品当中。他关注民生,作为一个艺术家,他持续见证了中国近来二十年的社会和经济变化。中国这片土地与其特殊的文化语境是邱创作的土壤与根源,因此,他所见到的令人争议的社会现象使他深入地思考,他的作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他对这些现象作出的评价。经济发展和全球化给当代中国带来的变化,尤其是不同意识形态及不同现实世界之间的碰撞启发了他。与此同时,他也时常对中国近几十年的历史进行反思:一个个体的生命如何被一个国家的命运所影响。在此次的展览中,他将他思考的结果坦诚地传达给观众。
这次邱志杰的个展与一本名为《玫瑰之名》的书有关。在这本书里,意大利哲学家翁贝托•艾柯讲述了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在一个修道院里,发生了一连串神秘的谋杀案,随着侦探深入调查,谜底最终揭开:原来一切都是由修道院图书馆中一本神秘的书引起的。这本书就是传说中佚失的亚里士多德的《诗论》的第二卷。在《诗论》的第一卷中,亚里士多德谈论了悲剧;相传亚里士多德在第二卷中谈论了喜剧,他谈到了喜剧的意义及其技巧,也就是笑如何制造,以及如何给个人与社会带来乐趣。一本像这样的书注定是严肃的中世纪基督教世界所不能容忍的。因为这些“邪恶、无聊、无耻、愚蠢和放荡的笑声”必然会颠覆教会小心翼翼营造起来的秩序和权威,所以图书管理员警惕地捍卫这份可怕的知识,每一个看了这本书的人都被他杀死。在故事的最后,这本禁书、谋杀者和整个图书馆都被烧成灰烬。
在此次的展览中,邱志杰宣称他“拥有”这佚失的关于喜剧的禁书,并要将其中的一些章节展示给观众。由此,原来被禁止的用来创造欢笑的技巧,现在能够被观众公开地获取,通过这种方式, 某种之前被禁锢的自由便能够被获得。展览中的“笑声”并非只是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笑,这笑声令人颤栗,穿透人心,有着更深刻的含义--它的目的是唤醒。
邱志杰于1969年出生于中国漳州, 他现在工作和生活在中国。他在世界各地展出过他的作品,其中他的个展包括:2013年在威尼斯的克瑞尼•斯坦帕利亚基金会;2011年在佩斯北京;2009年在纽约前波画廊;2009年参加威尼斯双年展;2009年在北京的尤伦斯艺术中心。他近期参加过的群展包括:2012年伦敦萨奇画廊;2013年威尼斯的圣区天主教艺术博物馆;2012年在上海民生美术馆;2011年在大阪国家博物馆;2009年在柏林世界文化中心;2007年在泰特利物浦美术馆;俄罗斯的莫斯科国家博物馆;2007年在北京长征空间;2005年在以色列Tel Hai的摄影博物馆;2004年在马来西亚的国家画廊;法国里昂当代艺术博物馆;纽约的国际摄影中心;2001年在纽约皇后艺术博物馆。2012年他曾是上海双年展的主策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