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对话宋庄美术馆馆长方蕾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8-09 15:32:24 | 文章来源: 书画名家

记者:您是否考虑过一位美术馆的负责人与艺术史之间会是怎样的关系呢?

方蕾:我觉得现在我要做的工作就是尽可能的呈现,太早的考虑这个问题没有意义,我可以和艺术家成为朋友并为他们服务,维护好我们的平台,从这个角度来说很简单并不复杂。

记者:您目前的工作重心放在哪些方面,之后宋庄美术馆与中国当代艺术之间的关系又会是怎么样的?

方蕾:我是2012年5月份接任馆长,2005年“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微博]”这个项目是我创建起来的,当时做了很多工作,也算是积累了一些美术馆工作经验。栗宪庭馆长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标志性人物,但“美术馆”管理对于他们这批前辈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甚至对于整个中国来讲“美术馆”都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去年我在接任馆长之前宋庄美术馆的场地差点租出去做高考补习班,原因是村民委员会在经历5年的运营之后不愿意再为美术馆提供经费了,据了解之前宋庄每年要为美术馆投入200万人民币的资金。一方面,我们没有权利强求农民义务的为艺术付出;但是另一方面,如果宋庄美术馆不存在了,这个事件将对于艺术界都会有所触动和影响,所以经过讨论后还是决定要将它坚持下去。目前我们的团队在没有经费来源的情况下从基础工作开始,正在逐步改善美术馆的状态。

接下来宋庄美术馆将仍然保持客观的态度来审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变化,尽量回避靠出租场地来过日子的情况。外界可能也会听到宋庄美术馆的场地价位,实际上我们采取设定一个相对离谱的价位来设限,尽量避免普通意义上的商业出租。我们策划的每一次展览都是从学术出发,也不会收取艺术家的任何费用。在未来它与中国当代艺术之间的关系应该还是艺术家实验、交流、沟通的平台。我们坚持非营利机构的定位,这当然是个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回顾宋庄美术馆以往策划的展览,包括栗宪庭老师主持的“生活在宋庄”的田野调查、邀请文化界的人士来美术馆讲座,都是很扎实的工作,可能外界了解的不是特别全面,所以我希望能把宣传方面的工作再提升到新的层面。去年我们策划了第一届微博展,是以一种新的展览的方式,打破了美术馆的边界。传统的美术馆只是在一个地理概念中的存在,现在我们通过网络的方式把美术馆的边界放大了,随时可以展览艺术家的作品,和大家交流互动。

记者:微博展是否将会成为宋庄美术馆长期的展览机制吗?

方蕾:原本的想法是这样的,希望能做成一个长期的机制,我们也主动与新浪微博商谈这件事情,但是由于不会产生更多的经济利益,所以是宋庄美术馆单方面举办的。现在,媒体时代的问题来了,传播和构通的方式不断迅速变化,自从微信诞生后微博的活跃度下降了40%,大家感觉微博变得郁闷,每天看到的都是让人不愉快的消息,很多人便离开了微博。我目前比较关注新媒体的推广方式与演变,新一届的微博展又开始启动了,很高兴看到今年的作品质量明显的提高了,对于上一届的参展艺术家我表示由衷的感谢,期待新一届的微博展中产生更多、更有价值的作品。未来如何,我们也要紧跟科技的发展。

记者:据我了解宋庄美术馆正在筹备“宋庄艺术家群落20周年特展”,一个关于肖像(自画像)的展览,这样的时期组织这样的大型展览一定有着内在的动机和意义。

方蕾:此次展览呈现的是1994年到2013年为止这20年间曾经在宋庄居住过的艺术家们的肖像。其中包括两层意义:第一,希望每个艺术家认识自己,这几十年大家没有太多的时间往内心看。如今宋庄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20年以来每一个在宋庄居住过的艺术家、文化界人士共同努力的结果。过去我们总是说“人民的历史“,其实这就是,是因为有那么多的艺术家在这里居住、生活、创作……才有了今天的宋庄,要把每个人像英雄一般的呈现出来;第二,因为你是一个艺术家,希望机会的眷顾,生怕才华被淹没……所以,请让我们看到你。艺术家的态度能呈现出来。就中国当代艺术的整体发展来看,它正慢慢趋于平静,90年代是“公寓艺术”的阶段,艺术家们在寓所或是不大的空间里进行创作,2003年以后“798艺术区”的兴起和宋庄艺术家的工作状态突破了创作空间的限制,从那时起大家都开始画大画了,艺术家个人普遍愿望开始膨胀。如今,大家慢慢的开始反思,有一些艺术家又开始回到小房子里面创作。此次展览可以看做是一个阶段的小结,海报上设计了一个“逗号”。

记者:您上面所提到的中国社会对于美术馆的概念认知很模糊,事实上美术馆有着自身的功能,包括研究,收藏,教育等等一套完善的体系,这就决定了在中国美术馆的执行者们必须投入一定量的时间去完成土壤的工作。

方蕾:在西方美术馆制度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在中国它发生的时间很短,新时代的来临导致原有的模式都要被打破,包括美术馆。如今,人们在网络上可以得到很多的资讯,那么为什么还要去美术馆呢,难道实体美术馆变成了人们真实视觉的补充?九十年代的时候一些重要展览大家看不到就只能是看不到了,然而今天你可以轻易的进入某个美术馆的网站,时时浏览它的内容。在中国一所美术馆的运行要多方位进行工作,不仅仅是运营实体美术馆,网络上的美术馆也要建构的很充分才行。我们借助网络虚拟的美术馆真真实实的和每一个艺术家发生互动关系,微博展除了打破美术馆的边界以外,还改变了传统的遴选机制,更简单、公平、公开。是一个打开的平台而非封闭的圈子,给更多艺术家提供展示作品的机会,宋庄美术馆努力通过技术和制度等方面去完善未来的策展机制。

记者:中国当代艺术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其中有繁华也有萧瑟,事到如今您可否尝试用语言来总结中国当代艺术的边界究竟在哪里?

方蕾:中国当代艺术家学习的比较快,比较善于获取吸收新的知识,但是思考的深度与强度还不够,精神上也容易陷入束缚当中,大家还是更愿意趋同发展,愿意将自己归在某一类里面,西方的当代艺术强调独立性与反叛,这一点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和思考。中国的艺术家会有“趋利避害”的想法,然而真正纯粹的艺术家是不太会意识到“利”与“害”的边界,他们很简单。

中国当代艺术的来源很多,情况尤为复杂,既有传统的来源,也有国际化的来源。打个比方,如果你要国际化就必须学习“国际语言”,我们有一批艺术家“国际语言学的很好”,会用很流畅的“国际语言”来完成作品。经过几十年仍无法给当代艺术做界定的原因是边界已经被打破了,你再把大家限定在一个范围里面是不可能的,谁都不能剥夺谁创作和呈现的权利,美术馆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去框定它,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讨论,今天,在中国的当代艺术有广义和狭义两重认识,从狭义角度出发当代艺术里实验性的成分比较重要,也是今天的艺术构建自身价值的工作,很多问题的答案将在艺术界持续的工作中不断获得解答。

   上一页   1   2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