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3日,“有多远——中国当代影像展”于在宋庄美术馆开幕,展览将持续至2013年9月12日。本次展览由方蕾策划,宋庄美术馆主办,广西南宁友茗堂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协办,雪景观(北京)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承办。共展出缪晓春、荣荣&映里、史国瑞、王庆松、庄辉等11位著名当代艺术家60余件摄影作品。
“有多远?”偏偏成为疑问句,这很有试验的性质。这次我们主要探讨“大画幅”摄影。一张4X5英寸大画幅散页片的面积是35mm胶片的13倍, 5X7散页片的面积是35mm胶片的25倍,而一张8X10散页片的面积是35mm胶片的50倍。如果是10X20英寸大画幅相机的散页片那它的倍数更大。20英寸换成厘米是半米多,这些大的底片它意味着什么?
所以不得不探讨大画幅在概念上的远近,推着大画幅相机在空间距离上行走的远近,和它可以成像的距离和密度。
一
镜头是专门用于捕捉距离的,暂且把速度也换算为距离。无论多远,镜头会把它调过来,通过人脑的编辑使之成像。距离是人对于不可亲自触及的目标的一种敬畏感,当目力不够辨别时,人们首先从精神层面对未见物产生憧憬,所有的目标或目的地,都是每个个人自己的理想,实现它的最好办法就是走过去。 镜头缩短了人们对于距离的误判,让心仪之物置于眼前,而且还要定格和演绎故事。这是照相机的镜头和望远镜镜头的区别,因为有照相机,使得我们对于“有多远”的渴求从行为下变得形而上。摄影使一切变得更加真实可信,尽管他在某种意义也是一种现实的掩盖。
构思是艺术家在心中的第一次成像,这次是虚拟的、模糊的即使是清晰的也是自我意识的清晰,没有被定格成真正画面,所有它只是腹像。这种反应压迫着人的内心希望迅速进行一瞬间的捕捉,这种捕捉和快门的的咔嚓声同步。我们不期待人人都变成图像哲学家,但摄影家在拍摄的全过程中需要周密计划, 摄影过程更象是一个工程,经过充分安排,才得以出发,在路上、调校中、确定按快门的过程中,思考没有被缩小,思维却慢慢被放大,漫长的拍摄过程和遥远的路程最终被压缩在一帧画面中,另一个现实被制造。
第二个反应是面对实景的人的态度和镜头客观性之间发生的,摄影家不会认同照相机的镜头是冷漠、客观和完全科学化,甚至数字化的。他希望自己的眼睛和镜头同时反应客体,此刻人和机器成为伴侣。第三个反应是后台,即大相机的后背,或者其它类型的后背,后背的反应极具神秘性,必须在黑暗中进行,通过计算,需要猜测,它是艺术家目力的最终实现者,所以它忠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