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对话宋庄美术馆馆长方蕾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3-08-09 15:32:24 | 文章来源: 书画名家

宋庄美术馆成立于2006年10月6日,占地约5000平方米,作为宋庄艺术园区的标志性建筑,它与宋庄艺术家群落逐渐形成了密不可分的联系。自2012年方蕾女士出任宋庄美术馆馆长以来,为了重新明确当代艺术的界限,宋庄美术馆将继续通过举办展览、论坛、讲座等一系列活动,向外界表达自己的观点及态度,并以客观的角度审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动向和最新思潮,推动中国当代艺术与国际文化艺术的交流。

记者:宋庄美术馆以“宋庄”来命名,称谓上显示了它明确的姿态,那么它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筹备建立起来的呢?

方蕾:关于宋庄美术馆的历史我们将会在2013年9月的展览中得以体现,这是一个以时间为线索的展览,同时又呈现出宋庄艺术生态的广度。

1993年底圆明园画家村被驱散以后,艺术家方力钧、刘炜、杨少斌、张惠平、王音和批评家栗宪庭等人找到了这个既便宜又自由的创作地,离北京也并不太远。第一批定居的艺术家总共才六个人,目前在宋庄生活创作的艺术家已从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现在的5000余人,其中包括来自美国、韩国、西班牙等近10个国家的200多名外国艺术家……最近为了策划展览的原因,我们也在做调查走访的工作。宋庄二十年的历史基本上可以划分成两个阶段:从1994年到2002年间宋庄还是一个比较朴实的生活状态,艺术家只是在这里工作和生活。2002年以后由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全国各地对于文化的需求变得迫切,以艺术发展为契机兴建各种文化创意园区,宋庄艺术园区是那个时候开始正式规划兴建的……谈到这里就不得不谈到小堡村的党委书记崔大柏,他很有意思,想法也很直接,凡是能给村民带来利益的事情他都愿意尝试。艺术家在他看来是可以改善村里经济收入的资源,从这一点上还是能够证明他眼光的独到。

客观上讲,宋庄美术馆是一个特殊的案例,最初是由“小堡村村民委员会”决定投资兴建,资金是村民的钱。从建筑角度来说它是村子里的资产,而有意思的是建成之初邀请了栗宪庭出任馆长,这就形成的一个巨大的差异,一所村级美术馆却拥有了一个最高学术水准的代表人物出任馆长。所以说,从一开始宋庄美术馆就显得非常特殊,它和官方美术馆不同,与私人美术馆也不同。宋庄美术馆迄今为止一直以学术为根本,坚持非营利的做法,不接受租赁场地的方式举办展览,同时仍然是免费向公众开放。目前国内对于“美术馆”的定义不够严谨,大部分“美术馆”会掺杂商业利益的东西在里面,因此各个美术馆之间在学术层面上会有很大的差别,这对艺术的发展会有一些不利的影响。

记者:从1994年艺术家能够在村子里落下脚,没有被驱散,一直持续了下来,与崔大柏的眼光和坚持有直接关系,他还在担任小堡村书记吗?

方蕾:是的,崔大柏一直担任小堡村书记到现在。实际上宋庄背后存在两条线索:一条线索是本地化的发展线索,主要是本地农民的生活,它是个背景;另外一条线索就是艺术家从1994年以来不断入驻、工作与生活。前两天我和栗老师还聊到了“两个宋庄”的现象,一个是农民的宋庄,还有一个是艺术家的宋庄,两条线索有时平行,有时候会交集纠缠在一起,并不是绝缘的。宋庄这片土地土质不太好,沙化的土地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所以得考虑通过其他途径来进行发展。当时在宋庄入驻的都是中国当代艺术中非常重要的艺术家、批评家,所以宋庄在国际上也赢得了一定的声誉,这让一些领导意识到原来文化艺术是可以带来这么大影响力的,他们考虑到这片土地虽然不适合种庄稼,倒是能够“种点人才”出来,怎样才能利用好艺术家资源扩大影响力和经济上的收益呢?最初本地农民将自家剩余的房屋租赁给艺术家,获得一些租金同时也能改善农民的生活,随着艺术家人数的膨胀,农民也会为艺术家生活开办相关的服务,比方说餐饮、购物、交通、快递……渐渐地本地农民可以不依靠土地种植维系生活了,进而转向为艺术家提供服务来改善自己的生活。目前,据我了解小堡村大部分村民都有房屋租赁给艺术家,会和艺术家建立起一定的关系,其中也就包括我们的美术馆。

记者:他们仅仅只是从经济利益、宣传角度去考虑艺术家群体的?

方蕾:也许吧,他们并不关心艺术家的创作,但是他们知道艺术家的艺术活动会拉动宋庄经济的发展,于是就开始策划怎样利用这样的资源,于此同时“艺术区”的构想就出现了。2005年以后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来到宋庄,吸引他们的原因就是这里拥有相对完整的艺术生态环境,有美术馆,有批评家,有策展人,有画廊……目前,这个艺术家聚居区在世界范围内是最大的,宋庄美术馆就承担了调查、研究、提升本地艺术家的功能,我想现在还要增添一项新的功能——与国内外同行之间艺术交流的功能,栗宪庭先生试图给中国当代艺术营造和延续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实验性的平台。宋庄美术馆既有它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尴尬。宋庄美术馆在这里像是一座灯塔,也许这就是它的意义所在。

记者:世界范围内来讲,文化学术不分官方与非官方,但由于中国历史文化的特殊原因,导致了国家体制艺术与非体制艺术并存,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并存的现象,作为美术馆执行者对这种现象持有怎样的见解呢?

方蕾:目前社会各界力量在进行艺术的推广工作,我们只是其中的一份子,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大家还不了解什么是当代艺术的时候,很多艺术家已经建立了国际间的学术联系,从国际上带回来很多新的东西,不断影响着中国艺术的发展。中国也有着自身的历史和固有的传统文化,强调师承。反思中国的传统文化长期不能获得比较大跨度的发展,换句话说不能为世界提供所谓软实力的原因,是因为大部分的思想是趋同的,继承性的,并没有超越。目前不只是中国的环境变了,整个世界的环境都变了,20世纪末人类进入到了信息化的时代,整个世界的运行方式都发生着变化,你不可能还停留在传统的方式里面。比方说中国的当代艺术发展了短短几十年,我们自己也在反思中国的传统文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期中也蕴涵着营养和贡献,但问题是世界变了!你怎么办?

记者:之前业界对您更多的冠以策展人的身份,现阶段身份的转变其中也会有自己的一番体会吧。

方蕾:曾经在接受香港媒体采访的时候被问到:什么样的人可以做策展人?其实在国内,策展人的概念被扩大化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几十年里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展览,有的质量很高,有的则相反。一个真正的策展人首先要提出问题,有对艺术的把握和甄别能力,对艺术的演变有自己的构想和预测,能够和艺术家一对一的讨论方案,充分理解艺术家的创作之后才能决定是否将他纳入到展览里面;其次是行政方面的能力和沟通能力,第三是资料的搜集;第四才是布展编辑出版物,接下来才是展览现场的布置和把握,媒体宣传等等。事无巨细都要照顾到,就像一个“大保姆”,倾注时间和情感在其中。但接触到美术馆的工作以后要考虑的事情就更多:美术馆学术走向是什么,美术馆呈现出来的精神气质是什么,宣传推广上的风格是什么,员工的待遇福利,协调各级部门的关系,最重要的是去寻找资金……体力智力都会很透支。一般情况下美术馆馆长是不用参与展览策划的,应由策展人带领工作团队来配合,馆长只考虑一些宏观的问题,进行宏观的沟通和谐调。但是现在,我必须都得自己来做,因为我们没有更多的经费邀请策展人工作,这是一个缺陷,会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改善。真心希望宋庄美术馆能做出自己的特色来。

1   2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