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幽蓝神采—元青花瓷器大展亮相上海博物馆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10-19 13:32:35 | 文章来源: 东方早报

“至正型”瓶具断代意义

“在中国的博物馆内看到大维德基金会藏‘至正十一年’铭青花云龙纹象耳瓶比在英国大英博物馆看更加精美。”对于“至正型”瓶第一次回到它的原产地——中国,大英博物馆代表霍洁淑说,“这也是我职业生涯中第一次在同一展厅内看到那么多的元青花瓷器。”

在上海博物馆的第一展厅内,早报记者见到了这件具有独特意义的展品,高63.8厘米,口径14.3厘米,足径17.5厘米,盘口、长颈、颈部有象首环耳一对,腹部瘦长,台足。纹饰自颈至底共有9层,依次为缠枝菊花、蕉叶、云凤、缠枝莲花、云龙纹、海涛纹两层、缠枝牡丹纹以及杂宝莲瓣。

“历史上没有关于元青花的记载,”陆明华说,“世人对元青花瓷器的认识就始于这对有‘至正十一年’(1351年)铭的青花云龙纹象耳瓶。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约翰·波普博士正是根据这对纪年瓶,结合土耳其托普卡比宫博物馆和伊朗阿德比尔寺藏品,从传世器物中辨识出一批‘至正型’器物,奠定了元青花研究的基础。”

“这对青花瓶成为衡量许多相同类型瓷器的一杆标尺,解决了一个重要的历史问题,元青花瓷器界限的清晰呈现,无法离开这杆标尺。这对瓷瓶上的纪年文字,给我们用以断代,减少了许多费力的说理和繁琐的考证。”陆明华说。

此外,还值得关注的展品有英国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孔雀牡丹纹罐,其特别之处在于此类图案在国内发现的元青花瓷器中不是很多,但在国外发现的元青花瓷器上屡见。日本出光美术馆的昭君出塞图罐,外壁所绘为中国家喻户晓的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题材,十分生动。

曾在2005年伦敦佳士德拍卖会上,以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2.3亿元)成交的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也应约来到中国。“鬼谷子下山图罐上的苏代,竟与南京出土的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上的萧何脸形、冠袍酷似。也许,这两件器物的绘画可能出自同一人之手。”陆明华说。

元青花存世量不足400件

元代景德镇烧造的青花瓷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明青花瓷发展的先导,也是古代制瓷技术与工艺的结晶。元青花的生产时间只有短短几十年,国内外的传世作品数量不太多,国内除部分窖藏和墓葬发现之外,窑址出土也十分有限。

1970年代开始,伴随着一批国内元代青花瓷器考古发掘资料的陆续发表,尤其是几个重要窖藏的发现,元青花研究逐渐成为中国古陶瓷研究的热点。而元青花的存世量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公认的说法是全世界元青花完整器存世量约300多件,其中200余件在国外,100余件在国内的国有收藏机构。

上海博物馆副馆长陈克伦在发布会上表示,“关于元青花的存世量,目前所知道的不足400件,社会上关于元青花形形色色的说法都不可信。”

目前,国内发现有元青花瓷器出土的区域包括北京、江西、河北、安徽、江苏、湖南、湖北、四川、山东、浙江、广西、甘肃、新疆、内蒙古等地。在国外,也有很多地区发现元青花瓷器的遗踪。目前所知的至少有20多个国家都出土过元青花瓷器产品,绝大多数是残片。

从传世品看,除了国内一部分博物馆、美术馆等机构有传世元青花瓷器收藏外,在欧美、中东、日本和东南亚等地部分博物馆和相关机构也有一定数量的收藏。上世纪中期,在伊朗高原的阿德比尔寺,发现了一大批文物,其中中国的元青花瓷器就有32件,现藏于伊朗国家博物馆。伊斯坦布尔托普卡比宫博物馆收藏有40件元青花瓷器,是目前全世界收藏最丰富的机构。

“伊朗、土耳其的元青花瓷器收藏和叙利亚等国的考古发现,可进一步勾勒出一条元代青花瓷器的西行之路,可见当时这样的瓷器是通过贸易之路来到遥远的中东地区的。当然,属于商品交易还是元王朝的赏赐或馈赠物品,很多还难以确定,但至少可以认为,这里的人们喜爱来自东方的白地蓝花瓷器。”陆明华说。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13年1月20日。在展览举办的同时,上海博物馆还将举行元青花瓷器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邀集了海内外约180位研究元青花的专家学者,他们将就元青花的烧造年代和性质、制作工艺、纹饰、流传及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等相关课题进行学术探讨。

   上一页   1   2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