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画是国画中的一个种类,传统上是指文人、士大夫所画的作品,有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
“文人画的文化价值正在回归。”这是记者听到许多参观者看完白鸥堂收藏书画展后发出的感慨。这个画展5月11日在广州二沙岛岭南会展览馆正式揭幕,展至5月20日结束。
文人画是国画中的一个种类,传统上是指文人、士大夫所画的作品,有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近百年来,国内画坛先后出现过3大板块:先是数千年流传下来的“文人画”作品;然后是新中国成立后提倡的“主流现实主义”美术作品;最后是上世纪80年代迅速崛起的“商业美术”作品。其中,文人画经过多个朝代的文化积淀,聚合了丰富的人文信息和时代烙印,具有高度完善的形式语言。它以书法用笔入画,笔由心生,意到画成,是传统读书人一条自我修行的路径,也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文人画的表现题材主要有山水、花鸟、人物三大类,在看似固定不变的内容与程式中寄托着作者胸臆中深邃的意境和高远的视野。所以,这类画作看上去往往不带烟火之气。
据悉,白鸥堂收藏书画展展出的100多幅作品多属新中国诞生前,有些还是抗战前由一些国画大师创作的文人画。这些作品包括与张大千并称“渡海三杰”的溥心畬、黄君璧的代表作,还有“岭南四大家”中关山月、黎雄才、赵少昂的精品,以及在艺术流派分野上与“岭南画派”对立但同样具有很高艺术造诣的“国画研究会”的代表人物李研山、张谷雏等的用心之作。那个年代,中国总体动荡不安,但在某些局部地区,如抗战前的上海、广州,抗战中的大后方重庆,却是基本保持稳定的,当局对那些沉浸于纯艺术的画家干扰不多,也就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创作环境。大师们虽家族背景不同,衣食却是无忧的,往来唱酬的骚人墨客也多是“不闻窗外事,只顾画丹青”的主儿,这样一来,反倒让他们创作出得以传承国粹的文人画精品。新中国成立后,这些文人画大量流传海外,内地反而不太常见。当这批珍品由海外进入广州时,看到这批作品的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李遇春高兴地对有关人员说,能够组织到这批书画,相当难得。
说到这批作品,就不能不提到白鸥堂的主人王商一、王闻善父子。这次展出的100多幅文人画之所以能够落入王家父子手中,与他们的收藏品位不无关系。王商一曾任民国政府中央通讯社总务部主任,不仅与政府要员交往甚多,且与众多名家如溥心畲、傅抱石、张大千、黄君璧、黎雄才、关山月、赵少昂、李研山、张谷雏、丁衍庸等交往密切,时常联袂泼墨,以互作题跋、互赠画作相悦。即使后来移居海外,与各位名家的交往仍是毕生未断,因而收藏到许多名家真迹。王商一1972年病逝后,其子王闻善承袭家传,除继续与大师们交游往来外,更是精于鉴赏,爱好收藏,且其收藏富而不俗。其中包括六朝写经的精品,宋元名家的尺牍,明代中期吴门诸子的佳构等等。不过,他收藏之中最得意的是石涛的6尺巨制《黄山白岳图》,因为它是全世界私人收藏的石涛水墨中尺寸最大的作品。
多少年来,在王家父子手中停留过的书画无法统计,如果不是精品是不可能保留至今的。正因为他们具有很高的收藏品位和鉴赏能力,才使这么多难得一见的书画珍品汇集一起,60多年后回归故国,返回岭南画派的发源地——广州。这批文人画以其无与伦比的魅力昭示世人,是有别于当今流行美术潮流,能够承载东方博大精深的文化价值的中国传统书画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