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一批500多幅被称为“博物馆级的藏品”——中国第一代水彩画家名家精品之作,昨天首次在上海泓盛预展现场亮相。这也算得上是第一代中国西画家写生教育和传播的重要缩影,几可记录1940-1960年代中国现代水彩发展史。
这批由上海泓盛费时7年多征集到的“中国现代水彩经典遗珍”,包括张眉孙、李詠森、潘思同及雷雨等中国第一代水彩画家名家精品,不但是中国水彩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中不可或缺的作品。无论是张眉孙的《浦江泊船》、《七里泷》,还是李詠森的《上海外滩》、潘思同的《华灯初上》、《苏州河》等,无不可让人悉见20世纪40至60年代期间浓厚的时代气息和生活品位。黄浦江畔、建设工地、城市景象、花草瓜果等构成了“抒情中国”的生动图像,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烙印,也寄托着那个时代的艺术理想。
据介绍,这些作品是台湾一位资深藏家以数十年的心血收藏整理。早在20多年前,即有不少私人藏家及拍卖公司与藏家接触过,在坚持整批作品系统完整性的要求下,这位藏家一直未使这批珍品散佚。
水彩画开始于德国画家丢勒,18世纪中叶,在英国发展成为独立画种。明清时期的西学东渐使西方水彩画传入中国,吸取中国文化,发展成为有中国特色的水彩画。民国时期,上海曾是中国水彩画的发源地和创作重镇。
作为中国早期水彩画家,张眉孙、李詠森、潘思同及雷雨的艺术历程,见证了中国现代美术中西融合的历史。张眉孙(1894-1973)是中国早期最有成就的水彩画家之一,其画风倾向自然,作画不用西画笔,而是取国产羊毫笔作画,同时他汲取中国传统绘画的精华,多作湿笔点染,重视笔墨,讲究笔法,他对水彩画的创作,曾总结出“笔、水、色、形、质、纹”六字诀。李詠森(1898-1998)是力倡水彩画写实风格的先驱,他曾坦言:“我在作画中,常将水彩与国画技法交融使用,倒亦别具一格。”潘思同(1903-1980)是中国水彩画发展上首先使用粗笔作画的艺术家,也是用水最得法的第一人,并且擅长留白。雷雨(1921-1989)早年随李铁夫学美术,为建国以后海派艺术代表人物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