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广东美术馆藏早期留洋艺术家作品展举行(图)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2-02-05 18:30:15 | 文章来源: 浙江在线·世纪美术

冯钢百 自画像

辛亥革命以降,中国的近代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动荡与变革,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形形色色西方美术思潮及绘画技法猛烈冲击着中国传统绘画理论及其技法,借鉴西方美术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于日前在广东美术馆展出的 “碰撞与交融”广东美术馆藏早期留洋艺术家作品陈列展正是关于那些中国第一批有意识地学习吸收西方绘画语言体系的艺术先行者,他们已经毫无争议地进入到中国近现代油画史和美术史的坐标中。

在当时的历史阶段,面对西风东渐下的中西问题,艺术有着独特而丰富的表现,保守、改良抑或革命,每个艺术家都面临着艰难的选择。一批满怀创作激情与救国热忱的艺术家们走出国门,以各自的才华和理想实践着自己的艺术道路,其特殊文化现象对中国近现代文化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艺术家肩负着振兴和发展中国美术事业的重任,漂洋过海远赴欧、美、日等国学习研究西方绘画。学成归国后,他们通过传播思想、兴办教育、组建各种艺术群体等方式,把西方绘画理念介绍到国内,开创了中国现代美术的启蒙运动,为中国早期油画等西方艺术的引进与民族风格的形成和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20世纪初,西方油画已从后期印象派进入了野兽主义、立体主义等交替更迭的现代派时代,写实主义已经逐步退出了统治地位,留学欧美的中国艺术家却对这一看似落伍的艺术样式情有独钟,一方面早期留洋艺术家大都在欧美具有深厚古典传统的艺术学院学习,接受的主要是学院派写实教育。值得注意的是,当时欧美的艺术院校已经接受了印象主义及后印象主义的一些观念与技法,因此,即使是坚持古典写实风格的中国留学生与19世纪欧洲地道的学院派已有了显著的区别。中国艺术家钟情于写实主义的另一深层原因在于国家危亡的处境和艺术家救亡图存的使命感,处于社会大变革中的中国社会迫切需要开发民智,人民群众需要认识现实的精神武器以争取人民解放的出路。写实主义正符合当时提倡的“艺术为人生”的观念,并与“救亡图存”的民众思想相呼应。因此这一时期以肖像、人物为主体的写实主义主流地位的确立,也可以说是这一时代的选择。

李铁夫 盘中鱼

广东美术馆以艺术史为线索在收藏工作中做了诸多积极的探索,本次展览展示的早期留洋艺术家的经典作品是馆藏的一大重点,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已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序列,但同时尚有许多不足之处亟待填补,早期留洋艺术家群体中几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如徐悲鸿、林风眠等人的作品因经费等诸多原因尚未征集到合适的藏品,本次陈列展一方面是为这一馆藏系列的继续补充和完善为学者、专家及观众提供一个讨论的平台。另一方面,也是试图将展览作品串联起来形成一部富于视觉力量的社会发展图像史,通过对作品的重新审视,能够从一个有效的角度,发现近现代中国精神史中某种起承转合的细节,再次引发人们对于中国现代艺术史的积极讨论和思考,同时为当代中国美术研究和创作事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经验。

该展览将持续至2月27日。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