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王道源:“被”失踪的先行者 广东美术馆办回顾展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8-18 13:18:55 | 文章来源: 南方都市报

王道源作品《小孩》(20世纪30年代),原作已佚。

20世纪中国诞生了不少艺术大师,同时,也有不少“失踪者”,王道源属于后者。近日,广东美术馆举行《“世变·傲骨”——王道源艺术回顾展》,除展出的油画作品及教学手稿外,还陈列了王道源当年的照片、文献资料,还原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语境。此外,美术馆召开了王道源学术研讨会,王为一、顾铮、李超及王道源的家人出席了活动。

王道源是著名的油画家,生前曾说“我的画将来要放到博物馆去,让后一代来研究我的技法”,然而因为政治因素,王道源的艺术价值被历史湮没,广东美术馆举办这次展览和研讨会,让王道源重新回到研究视野。

引领现代艺术风气的先行者

王道源出生于湖南常德的书香门第,1916年留学日本遵父命读工科,却对现代美术产生强烈兴趣,不顾家人反对,考入东京美术学校,回国后创办上海艺术专科学校,与陈抱一、倪贻德、谭抒真等人担任导师,以自由开放的办学理念引领现代艺术之风气,并积极推动中日现代艺术家的交流,呈一时之盛。

王道源最早的学生、著名导演王为一在研讨会上回忆道,“他不讲理论,拿过我的笔就接着画。除绘画之外,(他)还懂戏剧,课余时间给我们排话剧”。

抗战胜利并没给王道源带来好运,1945年冬他因在广州协助新一军审问台湾汉奸被判罪入狱三年,出狱时已是1947年春夏之交。出狱后王道源的生活异常困苦,一度寄宿在广州维新北路阳太阳家开的桂林米粉店中,并向这位昔日艺专的学生借钱度日。建国之后,在一系列的政治运动中,“不谙时务”的王道源先后被划为“右派”和“历史反革命”,于1960年默默病逝于农场。

长期被忽视的艺术地位

在展览现场,“画画只要找到一笔颜色,就毕生受用不尽”等王道源的经典艺术语录,贴在作品旁,引来观众细细回味。王道源的女儿王丕玲告诉南都记者,近年来大家提起王道源,都是提起他的教学意义,其实他的油画在现代影响颇大,但长期处于被忽视地位。

王道源是中国最早一批研习西洋画的艺术家,民国时期,王道源就以其轻松俊逸的印象派画风颇受好评,更因其落拓不羁、幽默浪漫的人格魅力被视为中国现代艺术家中的“逸品”。1953年,王道源任中南美术专科学校教授,培养了诸多人才,是广州美术学院油画教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王道源的人生传奇终以黯淡悲剧的方式落幕,关于他在民国年间的艺术履历也随着逝者的人间蒸发而失忆了。我们要做的是把这些挖掘起来。”策展人、广东美术馆研究员蔡涛说。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教授李超认为,“展览对中国近现代美术史意义非常大,提醒我们重新思考身边的文化资源。”

近年来,广东美术馆致力研究并介绍广东本土艺术家,尤其是近代美术史这一段为人忽视的年代。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