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徐冬青:艺术不是仰视,是一种尊重(图)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1-28 10:54:06 | 文章来源: 搜狐文化

记者: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过去了,现在是2011年的第二天,2010年岁末每个媒体都会做年终盘点总结,就是把去年国内发生及有影响力的事件进行了新角度的讨论。不知在这个时刻你在做什么,以什么样的方式去迎接新年?

徐冬青:我感觉那个新旧交替的片刻很静。我当时坐在家里的沙发上,腿上放了本泰戈尔的书在读。我是读着泰戈尔的诗迎接的2011年,内心感到无比安宁。

刚过12点,我心里一动:2011年来了。所以在2011年的最初时刻,我给朋友发了短信说:“2011年了,好新啊!”

记者:有没有刻意地去做什么准备来迎接?

徐冬青:没有刻意准备,一切就是那样自然地发生着,每一年都不同,该怎样就怎样了。但我确实发觉,现在和以前相比我的庆祝方式发生了变化。

记者:以前会怎样庆祝?

徐冬青:以前我会扎到人堆里和人们一起狂欢,而现在我更愿意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度过,仿佛我觉得如果声音太大就会把这种喜悦给吓跑了似的。

记者:其实我注意到你,是觉得你是个有着内心世界的艺术家,也比较喜欢独享。你是什么时候开始从和大家一起用比较High的形式欢庆节日转变到现在这种状态?

徐冬青:应该是从2008年开始的。

记者:是经历了什么事吗?

徐冬青:实际上还是和画有关系,有一段时间我几乎画不了画了。

记者:为什么呢?

徐冬青:后来想是因为当时把自己当成一个专业人员来对待了。

记者:你觉得自己是一个大画家?

徐冬青:那倒没有,只是给自己施压、强迫自己了。

记者:有一段时间是你不情愿画画的?

徐冬青:小时候画画是出于喜爱才去画的,那时每当手拿画笔、轻轻触摸画纸的时候心里都会莫名地激动,有一种新鲜感,后来长大进入院校接受了专业教育,再到真正地进入中国国家画院这种专业单位以后,需要参加的展览多了起来,在这种情形下,你没有感觉的时候也得画,再加上有些展览还要经过评选,无形中在不自觉的时候又有了比的心态。可你知道的,艺术又不是体育竟赛,它应该像花开花落一样地自然,心中有情自然有感而发,人在紧张的状态之下就不容易有灵感,所以一旦抱有这种比的心态去画画,其实就偏离了艺术之路。

好在这个时候我停了下来不画了,那时我经常会问身边画家一个问题:“你为什么画画?”这种寻找答案的过程差不多持续到2008年初,春节之后我开始恢复,感到自己的内心又有新的东西涌溢出来。恢复以后我画的第一张画是《远方的消息》。

徐冬青作品《远方的消息》2008年

记者:是不是在你画室看到的那张画得密密麻麻的大画,感觉信息量很大,画了多长时间?

徐冬青:用了4个半月的时间画完的。现在再看这张画我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我当时怎么那么不怕麻烦画了张如此密集的画。也许是因为一个人长时间不说话,需要表达的太多了,所以才画成了这样一张画。

从《远方的消息》动笔开始我重返艺术之路,也就是从那年开始,我庆祝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也许是因为我现在表述的语言发生了变化,更愿意以画画的方式去表达,而不是用嘴巴去说,如今我很享受这样坐在安宁之中、缄默的庆祝,独自体验内心感应到的一切。

徐冬青作品《时光的颜色》系列2005年

记者:当你在陷于创作困境阶段,一张都没画吗?

徐冬青:也有一朵两朵的花开,但是很少,自己又觉得不是。

记者:我觉得对于创作者来说的话,你说的不是,是指专业方面像权威学术认定标准的界定,还是你觉得跟你内心想追求的东西有一点远。

徐冬青:是当时没有感觉,现在想想,其实困惑也是一种感觉。或者是因为自己不自信了,因为你受过多年的专业训练,手也会存有记忆,随手就可以画出几个图形或几张画,但自己心里觉得太表面,甚至有些言不由衷,现在看也不是这样,那时候画的是那时候的自己。我在寻找,对自己有了新的要求。

1   2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