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关键词”进入美术馆:记OCT当代艺术中心项目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1-26 18:22:14 | 文章来源: 深圳商报

1月23日,由何香凝美术馆OCT当代艺术中心主办、黄专策划的“可能的语词游戏——徐坦语言工作室项目”在深圳OCT当代艺术中心启动。

这次特殊的展览是自2005年开始的徐坦“关键词”项目的收官之作。

展出将持续至3月20日,而艺术家真正的作品将邀请深圳市民共同完成。

通过调查研究完成艺术创作

徐坦的“关键词”项目,是一个以语词与意识关系为主题的视觉艺术项目。该项目已在上海、雅加达、深圳、格拉茨、纽约、广州、斯德哥尔摩、威尼斯、香港、旧金山、青岛、多伦多等地进行。2009年,“关键词学校”还曾经参加第五十三届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

这个项目最初是徐坦2005年间做的人物访谈,后来徐坦想从中去了解我们现实环境下人们思维与行为的状况,于是,“关键词”艺术项目便逐渐浮出水面。

项目由“搜寻关键词”和“关键词学校”两个环节组成。它通过对中国活跃地区中特定的活跃人群的音像访谈、调查、采集,分析和整理出“关键词组”。在“关键词学校”中,这些被采集的语词,通过在不同的公共空间和公共人群中进行讨论、交流形成新的意识关系。项目旨在测试对当下中国总体社会意识状态进行“艺术研究”的可能性。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关键词词典》,则被徐坦放在画廊里进行销售。

这本《关键词词典》收集了各式各样频繁出现于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语词。对于这些“关键词”,徐坦进行了分类,其中有些是敏感词,有些是流行词,比如在网络搜索中有大量搜索结果的词。这些词语被徐坦随机抽取出来,在OCT当代艺术中心进行了一场“谈话”。

把语言作为艺术

与其说这是一个艺术项目,不如说这是一个调查研究更容易被人们所理解。但与调查研究不同的是,在这个用“类学科”方式进行的项目中,艺术家并不打算得出什么结论,而是更重视过程和个人感受。

这个项目显然不能归类到油画、雕塑等传统艺术类别中,甚至连影像、声音艺术都不是。策展人黄专称其为“语言艺术”。而把谈话作为艺术,并不是自徐坦开始的。事实上,从中国魏晋时代的玄学清谈到后来的文人雅集,都是把语言作为艺术先例。

黄专说:“这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关键词’。”今天的OCT当代艺术中心则是为艺术家提供了一个平台,使徐坦的语言艺术通过交谈形成。

艺术家徐坦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当代艺术创作。上世纪90年代,他作为“大尾象艺术工作组”的骨干力量,成为广州知名的当代艺术家。他的当代艺术作品一直对“语言”非常关注,而“关键词”项目则是一个完全以语言为艺术的作品。

在OCT当代艺术中心里,没有一件完成的艺术品,只有布置成大大小小或公开、或私密的各种“谈话空间”。从1月23日到3月20日的两个月间,徐坦将在这里和不同的人进行对谈,其中既有特邀的一批艺术家、哲学家,也有普通的深圳观众。徐坦将从自己的关键词词典里随机挑选不同的词作为每天的主题,而来访者也可以给出自己的关键词,双方在这个基础上展开漫无边际的谈话。

1月23日下午,首场“对谈”的主角就是来自海南的哲学家张志扬。

普通观众可以参与对谈

这是一个没有开幕式的展览。黄专说:“就像画一幅画,现在我们刚刚把画卷展开,至于将完成什么样的作品,两个月后我们才知道。”

“可能的语词游戏”以语言工作室的方式在两个月时间内开放展示这个项目的两个环节从而对研究者和公众提供一个全面了解这一独特视觉艺术项目的机会。

项目结束时OCAT还将出版《语词、意识与艺术——徐坦“关键词”视觉语言实验项目档案》全面收集项目文献和介绍项目内容。

在这个活动中,OCAT将成为一个开放的工作室。现场活动开放期间,延续“访谈”和“工作坊”方式,主要进行两种方式的谈话:一种是个人对个人方式,即徐坦和某来访者之间单独谈话。由来访者决定是否同意其他来访者旁听。另一种是公共性质方式,即徐坦和特邀嘉宾,共同给出“日关键词”,同时面对来访观众进行集体性的对话。除了上述两种方式,根据项目需要,徐坦将会在现场以外对某些人或人群作访问。

据悉,观众可以在OCT当代艺术中心的网站上看到每天的谈话安排。有兴趣参与对谈的观众可以通过网络和电话的方式报名。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