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中国网

《富春山居图》险些在江南宜兴焚化

《富春山居图》险些在江南宜兴焚化

时间: 2010-03-23 17:11:58 | 来源: 搜狐文化
展评 >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富春山居图》在明代万历年间至清代康熙初年,一直保管在宜兴吴氏家中,传至吴洪裕时,此画险些化为灰烬。个中缘由,耐人寻味。本报记者寻访宜兴文史专家,努力还原这一截历史真实。    
  元代大画家黄公望的名画《富春山居图》600年来历经磨难,清朝顺治年间遭到火焚,断为两段,前半卷现藏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3月14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会,温家宝总理满怀深情地提到了这幅画,使之再成为热门话题。         
  “这幅名画与江南宜兴有缘分。在明代万历年间至清代康熙初年,一直保管在宜兴吴氏家中,传至吴洪裕时,此画险些化为灰烬。”宜兴档案局副局长、《翰墨宜兴》一书主编宗伟方先生表示。

  洪裕临终前将此画“焚以为殉”  
   
  吴洪裕,明朝参议吴正志之子,生卒年不详,自号枫隐。宗伟方先生在研究宜兴书画历史过程中,对一代收藏大家吴洪裕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认识。他介绍,清代顺治年间,吴洪裕从其父手中接下元代著名书画家黄公望的传世画作《富春山居图》,非常珍爱。明末清初遭遇改朝换代时,这位收藏大家置丰厚家藏于不顾,惟独随身带了《富春山居图》和智永法师的《千字文》真迹逃难。及至吴洪裕病危之时,他还念念不忘这两件宝贝疙瘩,嘱咐家人准备“焚以为殉”。当时,这个仪式比较庄重,吴洪裕及其家人“围观之”。第一日焚《千字文》,吴洪裕亲视其化为灰烬。翌日焚烧《富春山居图》,这幅被吴家老少视为传家宝的国画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丢进火中。就在此画即将付之一炬时,吴洪裕的侄子吴静庵抓住火中的画用力一甩,将画抢救出来。当时,画中间烧出几个窟窿眼,断为一大一小两截画面。因为此画事实上已经“焚化”,吴洪裕未及深究。到了1652年,吴家子弟吴寄谷将此损卷烧焦部分细心揭下,重新拼接画面。其中,一副画图中恰有一山一水一丘一壑,画面虽小,但比较完整,几乎看不出是经剪裁后拼接而成的,于是,人们把这幅画称为“剩山图”。另一幅画图尺幅较长,保留了原画主题内容,但损坏严重,修补较多。在装裱时为掩盖火烧痕迹,特意将原本位于画作根基部位的董其昌题跋切割下来放在画首,这便是后来乾隆皇帝得到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目前,浙江省博物馆珍藏的《富春山居图》即为“剩山图”,后半卷《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迄今一直存放在台湾。

  《宜兴县志》描述藏画之所富春轩

  历史上,宜兴曾有“富春轩”,那是吴洪裕收藏《富春山居图》之所,《宜兴县志》对此有较为详尽的记载。    
  宜兴历史文化资料编撰方面的专家、83岁的蒋云龙先生,退休以后搜集整理宜兴历史文化资料逾600万字。他对宜兴一代收藏大家吴洪裕和《富春山居图》的故事了然于心。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宜兴有关方面在筹备《宜兴人物志》一书时,蒋云龙先生曾负责执笔一篇关于吴洪裕的文章。据蒋云龙介绍,吴洪裕是宜兴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书画收藏家之一。吴洪裕出生于官宦世家,举人出身,家境优越,饱读诗书,对书画藏品几近痴迷,曾出巨资修建了云起楼,专门存放、展出他的书画藏品。《富春山居图》是吴洪裕毕生的挚爱,为此,他还专门在云起楼中开辟了一个富春轩用来存放《富春山居图》。由于爱画至痴迷,吴洪裕才在临终前表示要焚画殉葬。蒋云龙说:“这些内容在宜兴的县志和一些相关刊物上都有文字记载!”
  关于《富春山居图》离开宜兴之后的遭遇,蒋云龙先生表示,随着时代变迁,这前后两段画“失散分离”,“无用师卷”被清廷收藏,而“剩山图”流落民间。上世纪30年代,战争在即,故宫重要文物被迫南迁,“无用师卷”最终存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而“剩山图”在1956年被杭州的博物馆收藏,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

  《富春山居图》作者黄公望原姓陆 
                
  江苏省常熟市和浙江省富阳市日前两地联动,同时发行以《富春山居图》整幅画卷为蓝本的特种邮票。因为,这两地都与《富春山居图》的作者黄公望有密切关联。然而,事实上,黄公望原本不姓黄。宜兴档案局副局长、《翰墨宜兴》一书主编宗伟方先生对此有比较多的认识。 
  “黄公望并不姓黄,而是姓陆,叫陆坚。”据宗伟方介绍,浙江富春江边出生的陆坚由于年幼时父母双亡,10岁左右被寓居江苏常熟的浙江永嘉人黄乐收为养子,此后改名为黄公望。黄公望四海云游,江浙一带溪山村圩多有留足,成为“元四家”之中影响最大的画家。黄公望是否到过宜兴,目前还没有找到确切依据。黄公望死于杭州,享年86岁。落葬于江苏常熟的虞山,其墓在虞山西麓,至今尚存。时至今日,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何以在明代万历年间至清代康熙初年一直保管在宜兴吴氏家中,仍然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延伸阅读:“书画之乡”江南宜兴书画集藏于今为盛

  “宜兴人收藏的书画,在全国好说说的!”宜兴美术馆馆长刘明说。刘明介绍,宜兴是遐迩闻名的“书画之乡”,各地书画家慕名而来举办作品展览已经形成风尚。不仅如此,宜兴近年来还逐渐成为书画艺术品收藏交流的重要阵地,当地专业策展人才和书画鉴赏人才不断涌现,宜兴荣宝斋、江瀚艺术社、天逸艺术馆等民间艺术品展览馆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成为全国各地书画家的艺术驿站。
  在宜兴城区白果巷有一寻常人家,主人马乐平先生手中有一件藏品备受注目。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民间藏品首届赛宝大会”上,他收藏的真迹孤本、南宋苏显祖所作的《风雨归舟图》夺得金奖。据业内人士透露,国内私人收藏有宋画者凤毛麟角,不少省立博物馆也只有明清画作,元代已是鲜见,马乐平悉心收藏的《风雨归舟图》无论是学术或是市场价值都非常高。
  在宜兴老城区,天逸艺术馆实用面积约400多平方米,地处闹市一隅。藏品以书画和陶艺为主,其中不乏齐白石、刘海粟、谢稚柳、李可染、吴山明、亚明、程十发及蒋蓉、鲍志强等大家的作品。天逸艺术馆主人、宜兴收藏家张耀平悉心收藏,日积月累,藏品十分丰富,堪称“楼小藏得春色在”。
  宜兴陶艺家葛军先生出资赞助并冠名的“陶人葛”杯全国书法名家“福”字大赛很成功,通过活动,他一次性收藏全国各地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的书法作品5000多件,并将藉此条件在中国陶都陶瓷城规划建设“江南福园”工程。
  宜兴具有丰厚的文化土壤,徐悲鸿、尹瘦石、吴冠中等书画大师都出自宜兴,而分散在宜兴民间的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更是人数众多。宜兴市美术馆去年成功举办了50多个书画艺术展,当地众多书画收藏家表现出了不同凡响的购买力。目前,宜兴有多处私家宅第因收藏丰富而成为各具特色的“袖珍博物馆”。这些“袖珍博物馆”中,面积最大的占地30亩,最小的则在庭院厅堂之间,收藏种类包括书画、瓷器、玉器、古代婚书、明清家具等。其中,宜兴藏云楼主人王爱民夫妇用于收集散落民间的明清时期家具的投入达到数千万元,宜兴请柬收藏家储敖生多次受邀请赴上海、杭州、北京等地举办个人藏品展览,声名卓著。(晚报记者 何小兵)

  (原载2010年3月21日《江南晚报》阅读周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