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您的位置: 首页 > 热点关注 > 绘画

杨之光六十年艺术生涯 我的信念是超越古人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12-17 16:00:35 | 文章来源: 北京青年报

■古人没有的我来

结束了格里菲斯艺术中心的工作不久,杨之光就通过美国杰出人士优先移民计划取得了绿卡,定居洛杉矶。旅美十年间,杨之光在人物绘画上进行了很多探索,寻求突破和创新。

“我一直有这个野心,古人没有的我来,老师没做到的我要做到。这个话以前不大敢讲,太狂,现在看来只有超越才能前进。”

传统中国画中最薄弱的就是人物画,伦勃朗解剖尸体的时候正是中国的明代,鲜有人物画家。“中国人对人体没有研究,对人不了解怎么画?先决条件就吃亏。想改变这种状况就要研究人。”

杨之光说徐悲鸿先生在这方面的功劳很大,他倡导人物画改革,引进西画的科学方法,指导学生画素描、加强造型能力。“有了造型能力再加上笔墨,这两点就超越了古人。我的信念就是超越古人。”

为了试探笔墨表达人物群像的力度,20多岁时的杨之光曾经临摹了列宾的油画《萨布罗什人给苏丹王写信》,当时就有人评价他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如今再看这幅含有探索意味的作品,杨之光依然感到激动。

“笔墨擅长什么?一波三折、小桥流水。我闭着眼睛不到生活里去也能画几张像样的山水,这不奇怪,但我要把古人不擅长的变为擅长。”

出现在杨之光笔下的常常是别的画家不去关注的对象。“我画空军、海军,都是人家不去的地方,因为不好画。甲板光溜溜的铁板一块怎么画?连灰尘都没有哪里来的一波三折?很多画家到那里没法下笔,束手无策。”

杨之光还着迷于对各种光的表现,这也是当代国画家很少尝试的。“油画擅长光,中国画怎么画?我画放映机从人后面打过来的灯光;画空军机场里的探照灯;还有拖拉机的灯光、日光灯,这些技巧前人都没有,又不破坏笔墨。这就是大革命,推进了中国画的进展。”

《人体写生》

在求新的路上跋涉了一辈子,赴美之后,杨之光又啃起硬骨头——运用没骨技法画女人体。没骨人体是中国水墨画中难度最大的一项,画家要熟悉解剖学,色彩功底要过硬,书法功底也要坚实,一笔下去就是一只手、一张脸,再加之驾驭生宣纸的能力,才能画好没骨人体。上个世纪60年代,杨之光开始尝试用没骨法画人像,定居美国后,他进行了大量的人体写生,没骨人体日臻成熟。有评论家认为杨之光的女人体从难度到效果都超越了油画,没骨法也从他开始走上了一条新路。

回顾自己的艺术生涯,杨之光不无欣慰:“我的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10年一个脚印清清楚楚,60年就这样走过来了。”

■培养的不是艺术家而是创意思维

“60年回顾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当天,100多个孩子为杨之光的80寿辰合唱了生日祝福歌。这些孩子是“杨之光美术中心”的学生,他们专程从广州赶来,除了为“杨爷爷”祝寿,还因为他们的美术作品也进入了这座国家最高级别的艺术殿堂。

在这些孩子的笔下,大树的树枝上不再长满树叶、结出果实,而是盖起了高楼大厦、挂满了五颜六色的锁,或者干脆来个底朝天;人脸也变成了各种水果的组合,杯子不再是杯子,洗脸池不仅是洗脸池,创意思维,天马行空。看看他们的年龄,不过10岁左右,令人意想不到。

将孩子们的作品放在自己的展览上展出,杨之光觉得非常有价值。带了一辈子学生,这也是他教学生涯中的一次全新尝试。在美国期间,杨之光发现他买不到“非中国制造”的东西,都是外国人设计中国人生产,心里很不是滋味。“由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就要把中国的青少年培养成有智慧的一代、有创意的一代。”

让杨之光感到气愤的是,很多人都抱有一个错误的观点,孩子功课学不好将来就去学画画,美术学校好像垃圾堆。“这真是个笑话,美术学校是神圣的殿堂。我们要打破这种说法,不管将来学哪一门,孩子们都应该经过创意思维的训练。”

因为自己的一生一直在追求创新,杨之光对创意思维兴趣浓厚。艺术办学又是他晚年的梦想,于是在大女儿杨红的全力支持下,“杨之光美术中心”于2002年9月在广州番禺区落成,致力于儿童的素质培养。杨之光从美国再次回到了广州。

“美国的生活很好,房子比这里大得多,但发展的空间没有国内大。有缺陷才有发展。”

面对各种培训班、速成班,“杨之光美术中心”公开宣称不以培养未来的艺术家为目的,而是把艺术作为人成长初期的一种创意思维训练,让孩子从小熟悉创意的价值,养成创意的习惯,并灵活地应用到未来的生活与工作当中。为此,艺术中心专门研发了一套全新的教学体系——少儿TCT(创意思维训练的英文缩写)美术课程,8年来通过实际教学不断地得到完善。如今“杨之光美术中心”在广州设立了四五家分校,拥有2000名学生。

私人办学艰苦,经费也紧张。杨之光开玩笑说早知道要办学,当年真不该全捐光,留十分之一现在也会轻松得多。因为年事已高,艺术中心的事宜全部交给大女儿处理。

“杨红以前是美术老师,她是大功臣,是我教育生涯的延续。这所学校比我自己多创作几张画有价值的多,它冲破了旧的教育理念,若干年后会是一个很好的品牌,我很有信心。”

■杨之光简介

1930年出生于上海,广东揭西人。中学时期曾师从著名书法家李健学习书法、篆刻,师从著名诗人顾佛影(大漠诗人)学习诗词。1949年入广州市艺专及南中美院,从高剑父学习中国画,1950年考入苏州美专上海分校中国画科学习。1950年夏考入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接受徐悲鸿、叶浅予、董希文等老师指导,1953年毕业。1953年至1958年任教于武昌中南美专学校,南迁广州后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历任教授、系主任、美院副院长。

1954年创作的《一辈子第一回》获“向科学文化进军奖”,巨幅作品《雪夜送饭》获1959年维也纳“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金质奖章。1991年获美国纽约国际文化艺术中心颁发的“中国画杰出成就奖”,1993年获美国加州及旧金山市政府荣誉奖。代表作有《浴日图》、《矿山新兵》、《石鲁像》、《九八英雄颂》等。2002年9月“杨之光美术中心”在广州番禺区落成,致力于儿童创造力的培养。

2009年12月12日至20日,杨之光从艺从教六十周年回顾暨“杨之光美术中心”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

   上一页   1   2   3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相关文章
· “国博”一馆藏名画失踪 为画家杨之光代表作
· 与时代同行:杨之光从艺从教六十周年作品研讨会发言摘要
· 与时代同行——杨之光从艺从教六十周年回顾展举行
· 与时代同行——杨之光艺术简论
· 杨之光:培养年轻人比自己创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