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您的位置: 首页 > 热点关注 > 绘画

隋建国:艺术区始作俑者 引领大批艺术家扎堆798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9-07 17:18:18 | 文章来源: 99艺术网
见证人·2002


1997年,隋建国(现年53岁,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教授)带领雕塑系30余位教师租用了798工厂3000多平方米的闲置车间。在他们的带动下,2002起,艺术家开始成批进驻并迅速形成高潮。798艺术区开始为国外媒体所关注,美国《时代》周刊将它评为“全球最有文化标志性的22个城市艺术中心之一”。但随着租金的上涨及空间的拥挤,隋建国个人则于2005年初搬出了798艺术区。

从1995年到2001年,中央美院暂时借住在大山子地区的北京电子器件二厂,这6年因此也被称为中央美院的“二厂时代”。1997年,我们雕塑系承接了卢沟桥抗战纪念大型雕塑的创作任务。找一个足够开阔的空间显然是非常必要的,何况还要能解决百十号人的食宿问题。另外,为方便大家工作,也想尽量能离“二厂”近一些。

进入

大型雕塑成为798新“产品”

系里负责工程的老师在周边转了一大圈,终于在798发现了两个闲置的车间。当时,798工厂一大半车间都已经处于停产的状态,不少做了仓库,或者租给了许多零碎的小加工厂。这里离“二厂”很近,交通方便,还算安静,附近还有几个餐馆。我们没想到会有这么理想的场地。

可能因为出生于工人家庭,自己也曾经做过7年的工人,那里高大的厂房和密密麻麻的管道都让我倍感亲切。而这种空荡荡的大工业车间,使自己的作品出现了新的可能。正是在这里,我也完成了自己第一组大型雕塑作品———放大的恐龙。从那时起,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空间对于艺术,特别是雕塑的巨大影响。

1999底,我们完成抗战雕塑,准备撤出时,就劝一直和我们合作的那家雕塑工厂的负责人,希望他能接着租,吸引艺术家进入进行创作。后来,真谈成了,只是因为租金问题,他们只租了其中一个车间的一部分,大约二三百平方米。物业也没有把那二三百平方米单独隔离出来,所以实际上还是一个有1000多平方米的大空间。 

应者云集

罗伯特、黄锐振臂一呼

2001年,我们学校搬到了花家地,我积攒了多年的东西无处存放,就请人租了一块大约100平方米的场地,主要用来存放东西,工作还是在那个大车间中。刘索拉进入798建立工作室的事情,我们也听说了,但彼此之间没什么来往。对798后来形成气候,比较关键的两个人是罗伯特和黄锐。

美国人罗伯特最初在三元桥附近做一家推广前卫艺术的网站。那儿租金贵,于是我介绍他到798来。罗伯特非常兴奋,开始在自己接触的前卫艺术圈子中极力推荐这个地方。2002年初,艺术家黄锐带着画廊从日本进入798,并很快提出了保护包豪斯工厂建筑的主张,联络各地艺术家有意把798打造为一个艺术区。这一年,也是艺术家进驻798达到高潮的一年。

1   2   下一页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运动的张力”隋建国个展今日美术馆开展
· 运动的张力——隋建国
· 隋建国
· 从大文化到自我化的转换——隋建国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