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您的位置: 首页 > 热点关注 > 绘画

张旭光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6-22 17:31:41 | 文章来源: 艺术中国

 

而这一切无疑与近现代以来长期对帖学的漠视和贬抑有关。对帖学的忽视导致当代书法的平面化延展,无力将当代书法提升到超越性层面,也正是在这一书法背景下,反思碑学与重估碑学价值便构成当代书法的学理化转换。有理由相信,这与权利话语的递交无关,而是当代书法史的本体自律,即使有很多书家对此怀有歧解也罢。

张旭光的帖学实践与帖学倡导,显示出当代帖学向经典回归的努力,但这种回归并不是保守主义的,而是在沉入经典和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在更宏大的书史维度上谋求当代书法的价值坐标。就如他所言,没有文化的书法永远不是书法,这种书法的人文主义关怀是在当代书法的大众化喧嚣中久已丧失的。

我认为在当代帖学转换中有三种帖学解经模式并存。一种是以学院化形式视觉分析与民间书法结合模式;另一种是以单元训练和写实临摹为主旨的帖学模式;再一种是以传统笔法破译为旨归的帖学模式。这三种帖学解读模式皆对当代帖学的创新具有开拓意义,并对新帖学的建构具有推动性作用,但问题在于,这三种帖学解读模式皆过于关注帖学本身,而没有将帖学创作主体与当代书法审美精神建构相整合。张旭光写意帖学观念的提出和新帖学释读模式的出现为当代帖学的转换建立起一个生长点。

张旭光是当代书坛以入古著称的人物。对二王书法的深入研悟,给他带来双重命运。一是对魏晋二王的深入洞悉,把握使他具有傲人的资本,但同时紧接下来又使其面临巨大的创作压力。帖学的经典范式笼罩使任何一个想在帖学领域获得创造性表现的书家都无法不感到沉重。但帖学历史表明,帖学除去维持书史发展动力的核心价值外,其创造性价值始终表现在自身的不断超越性建构中。

无论如何,张旭光写意帖学的提出和倡导都使他建立起一个价值坐标。这个坐标的当代意义虽然还有待历史的检验,但就个体价值而言,却使他拥有了与现当代帖学大家迥然不同的审美取向和书史基点,并进而产生了强烈的当代史效应。张旭光的卓荦之处在于,他始终以开放的书史立场来审视二王帖学,他没有以复古主义和保守主义的心态来认识与把握二王帖学,而是力图将二王帖学与当代主体精神结合起来,并表现出博大、雄浑、浪漫的汉唐气象,因而晋唐一体化成为他帖学实践的一种内在追求,同时,将帖学与当代审美精神结合,将现代美学的构成,情感表现融入帖学也成为他写意帖学的一个主旨。

张旭光帖学以《圣教序》为基,融合王羲之手札及《伯远帖》,王献之今草,并撷取汉碑颜鲁公雄浑博大气象,将韻与势,神与意有机融合,同时又羼入今人林散之、白蕉、徐悲鸿笔意,尤其在水墨化用和线条的营构上更具创造性。他的线条具有强烈的塑造感,他在对二王绞转笔法深入理解把握的基础上通过对水墨的运用控制使其线条的营构具有了二维空间感,这是为一般习帖者所不及的。在对《圣教序》深入研悟的基础上他还提出了二王书法的结构闭合性规律,虽然他没有公开阐释他发现的这一二王书法结体规律,但这无疑与王羲之内擫笔法有关。相对而言王羲之的内擫笔法的“闭”,王献之外拓笔法则是“开”,他的开张结构,融入雄浑外拓的结构与笔势,将王献之草书的长线条化入二王手札,皆表明他力图在王羲之闭合性内擫结构中,融入外拓笔意,以求得写意帖学精神的发挥。张旭光正是沿此以进,建立起雄浑的具有强烈主体表现性的新帖学书风。这种表现主义帖学为当代帖学建立起主体性结构,使当代帖学能够在新的审美精神感召下,融入当代人文风范与审美节奏。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帖学的价值也始终体现在它的挑战与突破机制上,书法史上真正意义上的帖学大师如怀素、米芾、王铎无不是在逆向的反叛式继承中完成了对二王帖学的伟大传承与超越,而赵孟頫、董其昌则因其始终将二王帖学视作膜拜的对象,以至最终断送了帖学。

当代新帖学的出现,标志着当代帖学的全面复兴,同时也表明,继近现代帖学的历史低潮和碑学的强势笼罩后,当代帖学开始走出历史低谷。当代书法的存在危机表明复兴帖学是当代书法走出困境谋求历史超越发展的必然途径,同时帖学的多元化实践也表明当代帖学不是对二王帖学的简单继承,而是整合性的多方维的历史超越。在当代帖学的整体价值转换中,张旭光的帖学实践价值无疑将随着当代书史的推进愈益显示出来。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相关文章
· 于古为新 书之正道
· 既不是“写字革命”,更不是“现代书法”:评徐冰的《新英文书法》
· “寻找“世界语”的历程:徐冰专访
· 徐冰用汉字颠覆英文
· 《中国古代书法理论研究丛书》总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