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艺术 主流声音 您的位置: 首页>绘画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方力钧——历史的谱写者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6-02 20:27:44 | 文章来源: 99艺术网

  

  要渴望成为最牛的艺术家,必须为之付出努力和辛劳

  99艺术网:今天我们在成都的香格里拉大酒店,很荣幸采访到方立均老师。就有关他在台湾的个展,以及他的文献展等相关问题,以及他现在的创作状态,跟方先生进行一个对话。欢迎您,方老师!

  方力钧:很高兴有这个机会。

  99艺术网:你的个展和你在台湾的文献展的作品,国内几乎所有的媒体都看不到,包括我们99艺术网,可以说是封锁了消息。我有幸翻看了你的画册《《象野狗一样的生活》暨《1963-2008 方力均文献档案展》,使我非常震撼。您不但是一个年轻有为并很成功的艺术家,而且对自己的文献资料的梳理很清晰,我觉得这是25年艺术历程的梳理,是这样吗?

  方力钧:有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回顾,这部分的作品都是这25年创作的。一部分是文献,文献的开始等于是一生,到现在为止。涉及到作品的有35年。

  99艺术网:我听说你是94年就开始整理自己的文献资料,是这样吗?

  方力钧:可能是在95、96年的时候开始的。

  99艺术网:作为一个艺术家为什么这样自觉地从事自己整个文献的准备工作,而且做得这么精细、这么完美。我看了以后觉得非常棒,按道理说这些工作应该是我们的艺术研究机构或者是我们的批评家来做的。

  方力钧:你说得没错,但是艺术家的基本材料必须是本人提供的,否则的话,没有基本的原材料,别人也没有办法按照你的工作方式来整理。所以这个工作也不能完全归给批评家或者是理论家。最初的一部分工作肯定是艺术家自己来完成的。

  99艺术网:中国历史上好多重要的艺术家,包括近现代的艺术家,他们的很多经典作品,如图录都随处可见;但他们很多有价值的文献我们已经看不到了。我觉得像您这样,艺术家在世的时候,拿出时间来把自己的资料精心整理,将一些鲜为人知的珍贵史料,留给今后的艺术考古及历史研究者作为文献研究,提供了有说服力的佐证,非常难能可贵。你在准备的时候,是否想到过这些问题吗?

  方力钧: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从多方面去看。

  一方面,在我们的生活里面,似乎每个人都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不太注重身边的事和人。我们总是认为历史都是已经发生的或者是将要发生的。其实历史就在我们手里,我们每做一件事情,其实就是在谱写历史。

  比如我经常在其他国家看到一些机构、部门或者是个人工作的时候,非常注意我所说的这个问题。当然,这也许是一个自信的表现。就是说一个民族,或者是一群人,他对自己如果是充分自信的话,他就会认为他身边发生的事情就是历史。那么这些事情就必须得记录下来。在我们这种环境下,大家好像忽略了这些,忽略了你身边的事儿,周围的东西。等到事后再去弥补,不仅花了很大的代价,有很多东西也都已经不存在了。

  另一方面,我们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不注意积累。其实我们做任何一项工作,不是说过去了就可以当它不存在了。在这其中,我们所花的精力,所动用的人力、物力、财力,都必须考虑周全。或者说我们做这件事情,不只是现场好看,更不是为了图一时快乐,它一定对我们自己自身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或者说对我们整个民族的文化建设,它都能够起到一个积极的作用。然而这一块恰恰是我们最大的弱项,大家都喜欢做轰轰烈烈的事,对小事情和细节都不屑一顾。

  当然,这可能跟我们现在的国家形势是一样的。因为现在我们全部都盖这种钢筋混凝土的,像荒漠一样的城市。所有曾经我们所熟悉的,赖以生存的生活细节都已不复存在。无论是小吃店,小的手工服务,还是人的这种态度和关系……那么它通过人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掌握技能,不断地调节自己的心态,它所能够积淀下来的,这种社会的舒适感、幸福感、服务等,这一切好像都被忽略了。

  在我们的艺术领域其实也是这样的。我碰到的很多收藏家,不能说所有,应该说很多,尤其是刚入门的收藏家,都会说:“我一定要买你最经典,最重要的作品。”我们很难想象,全世界的收藏家所收藏的毕加索作品都是他最经典或者是最重要的;我们也很难想象,全世界博物馆所收藏的作品都是《蒙娜丽莎》,或是米开朗基罗的《大卫》。而且他们这些作品都是很难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是有一个发生、发展、成熟的过程,甚至还会有一个低潮。任何作品只有经历了这个过程,它才能够产生像《大卫》、像《蒙娜丽莎》这些所谓了不起的作品的影响力。

  其实“积累”这件事,大家好像都不太愿意做。希望能够开一个画廊,或者开一个美术馆,一下子就变成全世界最好的画廊或美术馆。但是我们成为最好的画廊和成为最好的美术馆所必须付出的工作又有谁心甘情愿去做呢?那么我们艺术家也是这样的,在渴望成为最牛的艺术家的同时,必须为之付出努力和辛劳。

  艺术家应该像野狗一样的活着,保持在这个社会里的独立性

  99艺术网:我看到你在台湾的个展《象野狗一样的生活》,主题特别有意思,想请问一下,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带有哲学含义的展览名称?背后有一些怎样境遇?

  方力钧:答案其实就在你的问题中了,这是一个哲学含义的说法。我们在做这个画册的时候,其实可能更多地想的是它的学术和哲学上的含义。我们印刷之后,突然发现也许大多数的人还是要从字面,或者说生活化地去理解。所以它又产生了一个特别的矛盾。如果你不去研究,或者说不去理解这些画的含义的时候,它就变了一个很哗众取宠的名称。但是如果我们能够从一个学术角度,或者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的话,我的说话可能是最恰如其分的。

  在中国的历史上,尤其是中国当代史,我们的知识分子基本上都是为党、为政府或者为国家来工作的。那么每一个知识分子或者艺术家,他实际上最缺的是一个“独立身份”。这种独立身份包括你的食物来源和独立思考、自由的话语权等。所以到了圆明园时期(中国当代艺术家最早的自发的聚集地),中国就出现很多拥有独立身份的艺术家生活在圆明园,虽然很穷,但毕竟和体制里面的艺术家所发出的声音、做的事情和想法是不一样的。当然这里面也有一个误区,这是一个大规模的集结,以前有一些零星的诗人、画家试图能够运用这种独立性去生活,但是因为历史和社会的关系,又很难生存下来。所以后来我们看到很多人留洋了,改行了,做其他的工作维系生计去了,慢慢的变得没有声音。

  我觉得这是一个艺术家基本的职责。就是艺术家必须在这个社会里面保持他的独立性。这种所谓的“独立性”,不仅仅是政治上的,也包括现在商业社会或者是全球一体化,或者是民族主义,他的独立性是艺术家基本的一个职责。我们国家说:“我们反对这个世界是一级的世界,我们希望建立一个多级社会。”那么在一个健康的社会里面应该有不同的声音、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立场。

  从这方面来理解的时候,“像野狗一样生活”的这个态度和他的基本责任是相关联的。你可以试想,这个家狗不管有多厉害都是不咬主人的,因为主人给它食物。如果它把主人咬了,它的食物来源就断了。这个就是为什么取 “野狗一样生活”这个名字的原因。

1   2   3   下一页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岳敏君、方力钧成配角 "大师"和他们的老师(图)
· 方力钧个展试水 周春芽明年赴台
· 方力钧:二十五年一回眸
· 方力钧25年回顾大展明日亮相台北
· “生命之渺”方力钧个展
· 方力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