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杰拉德•罗肯肖伯:希望VS现实》、慕尼黑Villa Stuck博物馆
由迈克•布斯(Michael Buhrs)和魏瑞娜•海因(Verena Hein)组织的这场展览中,罗肯肖伯(Rockenschaub)再次娴熟地创作了一件与所在地相呼应的作品。对于弗朗茨•凡•斯塔克(Franz von Stuck)雕塑和画室的演绎,是将墙面填充,将大立方体放进房间里,亮点是灰色画和墙上与楼上天花板的红线相互的交叉。且不说罗肯肖伯多面的艺术与音乐创作,想想展览的题目,在许久难见的将不同艺术融合在一起和打破艺术与生活之间界限的乌托邦背景下,再去对这一创作进行读解,就会发现一切非常有意思。
杰拉德•罗肯肖伯的《希望VS现实》现场、2009、慕尼黑Villa Stuck博物馆
摄影:Jan Averwerser
7.乔治•爱德阿格伯:殖民化和殖民化的历史,MAK,维也纳(Georges Adéagbo: Colonization and the History of the Colonized)
爱德阿格伯以创作大密度的作品而广为人知,作品中容纳了大量的参考物。Andreas Kristof组织的这场展览,他将临时的展览空间和部分的收藏以一些一次性的装置填充。这位贝宁出生的艺术家,简直将博物馆的珍藏视为即将化脓的毒瘤,他对空间的侵入更像是“根居型”的介入,从而产生出颠覆性,与1993年艺术家根特•福尔格(Gunther Forg), 珍妮•霍尔泽(Jenny Holzer), 多纳•贾德(Donald Judd)在同一空间内围绕风格和时期而构建的展览很不一样。
乔治•爱德阿格伯:殖民化和殖民化的历史(局部) 、2009、装置现场、MAK、维也纳
摄影:Wolfgang Woessner
8.米可•阿萨尔:别处(Micol Assaël:Elsewhere),华沙Foksal画廊基金
新媒体装置在涉及改革性和破坏性技术力时,极少有在最后不对其进行赞美的。展览中,意大利艺术家Assael却并未走入常规,他将画廊空间变成了一个实验室。一个废弃的计算机(貌似计算机的东东)被冰冻,放到了一个大的长方形水池中,一个水泵结构和从铜管滴下来的水发出叮咚的声音。作品背后苏联时期文化宫的场景突出了依赖于技术和进步的社会的启示性意义,而一具拟人化的机器为其发出了声音。
《米可•阿萨尔:别处》、2008、综合媒介。装置现场、华沙Foksal画廊、2009
9.萨宾•贝特(Sabine Bitter)和哈姆特•韦伯(Helmut Weber)、《亨利•列非布伏尔在新贝尔格莱德(Henri Lefebvre in New Belgrade)》艺术家的这本独特的小书,以Henri Lefebvre1968年的是文章《The Right to the City》为起点,体现了对自组的都市规划重拾的兴趣。除了城市研究专家和建筑与艺术史学家近期的评论和文章外,也包括此前Lefebvre于1986年创作的未发表的文章,这些文章是为重建南斯拉夫的Novi Beograd的一次国际竞赛而写。
10.马克•贝奇斯(Marco Bechis)、《看鸟人》(Birdwatchers) 电影探讨的是殖民化和以及所带来的问题,主角是巴西的土著人,一直在为夺回本属于他们的土地而奋斗。说到电影,导演这样讲:“以平庸的手法开始总归比以同样的手法结束强。”电影的开端,土著人扮演的角色出场,吸引旅游者的注意。接下来,这位出生在Chile、在Buenos Alres长大、80年代移民到意大利的导演,通过让土著人在虚构的故事中出演,开始了对民族问题进行审视与透析的旅程。
作者萨宾·布赖特韦泽 (Sabine Breitwieser)是维也纳的独立策展人。她策划的展览《现代学》目前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当代艺术馆举办,二月份将来到华沙的MoMA。2010年秋天,她策划的展览《乌托邦与纪念》将在奥地利的Graz开幕,作为Steirischer Herbst节的一部分。
|